中读

薄伽丘时代的音乐:14世纪意大利《罗西抄本》

作者:爱乐

2021-01-28·阅读时长10分钟

59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9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陈默

薄伽丘时代的意大利世俗音乐

“饭后,女王吩咐取来乐器,由劳蕾塔跳舞,艾米莉娅唱歌,狄奥内奥用琉特琴伴奏。劳蕾塔奉命带领大家翩翩起舞,艾米莉娅甜美地唱起下面的歌……”

这是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乔瓦尼•薄伽丘(1313-1375年)的《十日谈》第一天最后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艾米莉娅唱的那首歌是一首巴拉塔(ballata)。《十日谈》的背景是1348年佛罗伦萨的黑死病时期,十个上层阶级的青年男女在城外一座别墅避难。为了消磨时光,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最后由一人唱歌作为一天的结束。《十日谈》包括了11首完整的巴拉塔歌词,肯定了表演巴拉塔在佛罗伦萨上层的流行性,可惜书中并没有留下任何音乐。在同时期锡耶纳市政厅的一幅壁画《好政府的效果》上,A.洛伦泽蒂也描绘了九个舞者围着一个拍打铃鼓的歌手跳圆圈舞的情景。

这种巴拉塔是14世纪意大利流行的一种世俗歌曲体裁,它和另两种体裁牧歌(madrigal)与猎歌(caccia)都属于意大利音乐“新艺术”(Ars Nova)时期的精英艺术。它们只流行于少数几个地区,主要在维罗纳和帕多瓦的斯卡拉(Scaligeri)与米兰的维斯孔蒂(Visconti)宫廷。在1335至1420年之间,即所谓的“14世纪”(Trecento),这三种体裁现存的曲目共有600多首。

意大利“新艺术”根植于法国南方的吟唱诗人——特罗巴多(troubadour)的奥克语歌曲。在14世纪早期,但丁就在维罗纳的斯卡拉宫廷听过特罗巴多歌曲,并表达了他对奥克语诗歌的崇敬之情。彼特拉克也在他的《爱神的胜利》(Triumphus cupidinis)中提到了15位特罗巴多的名字。在13世纪,意大利诗人模仿奥克语诗歌,创作了本地语诗歌,但目的并不是为音乐而作。这种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割裂在一个世纪之后才被打破,高级的诗体坎佐纳(canzone)通过为正式分节结构配以和声、押韵格律和音节数体现了本身的音乐性,而音乐更适合平庸风格的巴拉塔、牧歌和猎歌。几乎所有的早期牧歌和所有的猎歌都是为音乐而作。事实上,这些较低级的诗体受到文学理论家们的轻视。

在这些体裁中,巴拉塔最为流行。早期的巴拉塔,如《十日谈》中的那些,是单声部的,但并不是书面记录的“新艺术”曲目。少数现存的一些书面记录下来的单声部巴拉塔毫无疑问比日常表演的更复杂,也不适合舞蹈,与现存的一些早期牧歌一起,出现在本文介绍的意大利最早的世俗歌曲大型合集《罗西抄本》(Rossi Codex,以下简称为《抄本》)中。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