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1-01-27·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5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李梦
“很遗憾去不了香港演出!收到音乐会取消的通知,我难过了好一阵子。”不久前,在一通越洋长途电话中,36岁的冰岛钢琴家维京古•奥拉夫森(Víkingur Ólafsson)告诉我。
奥拉夫森提到的“音乐会”,是指2020年3月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的两场演出。为纪念“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奥拉夫森原定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却因为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而取消。不单此次香港的处女秀,今年上半年奥拉夫森在罗马、威尼斯和慕尼黑等多座欧洲城市的音乐会均无缘上演。
“对于独奏家来说,2020年上半年注定是艰难的。” 不过,奥拉夫森显然不想被动等待。无法登台演出的日子里,他转而借助电台以及电视节目,与乐迷分享古典音乐故事。他为冰岛本地电视台录制了十四期短节目,介绍自己今年初上市的新专辑《德彪西与拉莫》(Debussy-Rameau)中收录的两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及演奏心得;他还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参与文化艺术节目“前排”(Front Row),在他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家中,借由电波及互联网平台,为世界不同地方的乐迷举办了一场线上直播音乐会。
“我觉得现在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 去年4月,在接受英国知名报刊《卫报》访问时,奥拉夫森如是说。在他看来,当如今演奏家的现场音乐会以及专辑录音等,可以透过电视台、电台以及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渠道,传播至几乎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当一位钢琴家或者小提琴家的演奏音频和视频,可以在YouTube、Spotify等网络平台上收获上百万次的点击量,当古典音乐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且受众范围不断扩大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质疑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呢?
“故乡的静寂给我灵感”
这位冰岛钢琴家所谓的“黄金时代”,显然与千禧年后互联网的兴起不无关联。当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各展身手,不断抢夺受众注意力的时候,古典音乐的世界显然不再仅仅囿于音乐厅以及录音室中。如今的我们,可以不受时空及地域限制地接受音乐、了解音乐,与三十多年前的冰岛相比,已是迥然不同的情境。
1984年2月,奥拉夫森出生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他的妈妈是一位钢琴教师,因此他在很小的年纪便有机会接触钢琴这件乐器。“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钢琴就好像是我身边的一件玩具。”与那些受到望子成龙的父母强迫而学习音乐的小孩不同,奥拉夫森似乎与钢琴这件乐器有天然的亲近感。开始跟随妈妈学琴后不久,这个冰岛男孩已经决定,日后一定要成为钢琴家。
在奥拉夫森之前,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同样在国际上享有名气的冰岛籍钢琴家。对于传奇电影配乐作曲家约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我们当然不会陌生;冰岛歌手比约克(Björk)以及她那些极富个人色彩的曲目,我们也同样熟知。可是说起因为钢琴演奏而成名的冰岛音乐家,这份名单近乎空白。娶了冰岛太太、后来加入冰岛国籍的著名钢琴家兼指挥家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的名字,或许可以勉强进入名单,不过他接受的钢琴训练(主要来自前苏联)以及他的成名地(西欧)均与这座人口只有36万的岛国无关。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