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哲学的日常性

作者:孙歌

2021-01-21·阅读时长12分钟

167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02个字,产生3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位日本友人送了一本书给我,书名《竹内好:一种方法的传记》,作者是鹤见俊辅。

那个时候我对日本很无知,对日本现代思想也不得其门而入。滞留期间,我借阅了竹内好的著作,总觉得是隔雾看花。鹤见的这本竹内好传给我提供了一些线索,但自己的程度有限,看得到字面,看不透纸背。当然,对鹤见这位特立独行的作者,也没有产生更多的关注。

与思想人物遭遇,需要契机。

后来,我经历了各种挫折,在精神上慢慢成长起来,不期然的契机促使我接近了鹤见俊辅。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末期,我在日本做博士论文,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翻阅战后日本的大小杂志。有一天读到一篇发表于一九五七年的论文《自由主义者的试金石》,作者是鹤见俊辅。这篇论文说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如何迫害进步知识分子的事情,处理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日本教授都留重人出席参议院听证会的事件,尖锐地分析了日本传媒在报道此事时暴露的问题,对当事人都留重人,进行了分寸得当却不失严厉的分析,并从中提炼出自由主义者如何在现实政治中选择盟友,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学理在现实中面临何种陷阱等问题。

这篇论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与当时中国的思想状况有关。那时正值左派与自由派论战之际,我一直无法理解自由主义为什么会被简化成一些符号,并且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在种种困惑中,鹤见的论文帮我打开了眼界,我才体会到,需要撇开皮相的对立,审视历史过程中活的思想。

文章作者

孙歌

发表文章71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1423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访问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32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