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此时有声胜无声

作者:读书

2021-01-21·阅读时长8分钟

43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6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振涛

人类走进了集所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全覆盖叙述形式 ——影视艺术时期。编剧讲故事,导演说理念,演员扮人物,舞美造天地,基于一个让各方面都生动起来的整体之中,音乐不可或缺。你能想象《我不是药神》的主人翁于被捕之际千千万万癌症患者默默送行时没有音乐的沉重烘托吗?你能想象《风声》的留守者追忆逝去女伴的回眸而没有难以言表的弦乐低徊吗?你能够想象《教父》没有马斯卡尼《乡间骑士 ·间奏曲》的长旋律以及《柔声轻诉》的歌声以辨别这不是法国而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曲风吗?你能想象《动物园长夫人》纳粹统治下藏于暗室的犹太人聚于一庐没有低吟祷歌吗?你能够想象《一九一七》一片英国士兵在寂静丛林中倾听男声民谣以使战前压抑雪上加霜吗?那是无以言表却靠声音堵到心头的石块,令画面平添此时 “有声 ”胜“无声 ”的强力音效。就在《我不是药神》的送别之际,就在《泰坦尼克号》的男女主角伫立船头张开双臂之际,就在犹太人聚于一庐闭目祷告之际,音乐来了!无法触及的深度,折旋灵魂,溢满心间。人们心甘情愿上配乐的当,心随律动,悬起来、掉下去、浮上来、沉到底,精准地踩在各类艺术家与作曲家联手埋下的泪点上。画外音效,呼风唤雨,令千万双明眸,朦胧婆娑。对于不只用眼睛感受世界而是整体感受世界的观众来说,没有音乐的电影,就失去了摇撼心灵的纵深维度和强有力的支撑手段。

一、声音撩拨眼神

豆瓣获得最高评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那段广播室擅自播放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称得上把音乐推上至境的亮笔。莫扎特空中炸响,囚徒们举目仰望,常年幽闭的绝望眼神,流露出难得一见的憧憬。为了这一刻,蒂姆 ·罗宾斯饰演的主人翁安迪,被关了两周禁闭。同伴瑞德问:你是否度日如年?他回答:“莫扎特一直陪着我。”为了听一会儿音乐以及由此获得的灵魂飞升,他付出了巨大代价。整座监狱沉浸于莫扎特的画面,让我们的目光变温柔! 

“巴拉莱卡 ”(俄罗斯三角琴)弹拨的《日瓦戈医生》主题曲,半音在八度翻高后陡然出现,撩拨愁肠。日瓦戈厌恶政治,逃到瓦雷金诺。窗外大雪如絮,北风策策。尤里亚金图书馆里对拉拉的恋情,让他辗转难寐,坐以待旦。房外雪光莹莹,房内烛光炯炯。诗人瞳孔闪烁,笔下诗稿漫卷。那景象交织了 “诗与远方 ”与“琴与远方 ”。我无数次弹过这首主题曲的钢琴改编版,每次一身鸡皮。虽然如此,依然无法替代巴拉莱卡颗粒般的大珠小珠。一颗颗砸在心坎上的大珠小珠,让我们的目光变温柔。

《辛德勒的名单》的小提琴是整部电影压抑氛围的支撑点。导演斯皮尔伯格请来犹太小提琴家帕尔曼,把浸透犹太人伤痛的断肠声 —两千年前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历经艰辛且在文化记忆上不忘故土的凄婉—一泻千里。这首曲子一定要听帕尔曼,犹太小提琴的每个音符都浸满心酸,那不是其他民族能做到的。“这里的区别正像雷电中的电的破坏力同电报机和弧光灯的被驯服的电之间的区别一样,正像火灾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间的区别一样。”(恩格斯语)电影音乐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撩起内容所应配置的相同当量甚至超量的情感。帕尔曼的小提琴,就是超乎当量的犹太哀痛。这首乐曲为世人钟爱,就在于它发挥了乐器以及演奏乐器的音乐家的族属潜能,把人类史上最哀痛的声音倾诉出来。如此断肠之声,怎不让观众的双目变为一片模糊。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32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