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20·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64个字,产生4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栗田穰崇被称为“emoji之父”
文/张佳婧 王睿衡
电脑上的第一对表情字符:“ :-) ”和“ :-( ”
1982年9月16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尼尔·斯沃茨(Neil Swartz)在学校的电子公告板(相当于后来的BBS)上向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物理问题:当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固定的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与地板上的一滴水银会发生什么?问题发布以后,另一位颇具幽默感的计算机科学家霍华德·盖尔(Howard Gayle)顺势发布了一条电梯故障的通知作为回应。尽管不少帖子指出盖尔在开玩笑,却也有不少用户信以为真。这一乌龙事件使人们意识到,纯粹的文字信息缺乏表达语气、态度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教授们围绕键盘上哪个字符最为有趣展开了讨论,“%”“*”“#”,以及看起来“像一个快乐的胖子”的“&”都是有力的竞争者。9月19日,时任助理教授的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结束了这场辩论,他提议用“:-)”和“:-(”这两个侧躺的符号来区分发言是玩笑或者严肃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这两个表情字符就在计算机学界与企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电脑、手机的普及,法尔曼的发明一度成为此后20年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表情字符之一。
(绘制 郜超)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