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者来信(112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20·阅读时长5分钟

62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5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变味儿的志愿服务

我所在的城市去年年底终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但“创文”工作并没有放松。现在,我所在单位的志愿者管理工作从宣传部转移到了工会,社区街道办事处把每天的任务按时下达到各个工会小组,工会小组按报名先后顺序给志愿者排班。

年底第二次排到当志愿者的机会,我以为任务会比较重,却发现当天下午的志愿者人数安排得相当富余。

当我领到工具,在指定区域内用手机签到后,发现短短一段路上有6名教师志愿者服务,加上清洁工、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大概超过10人了。我们的任务是维护某高校门口不到500米路段的卫生和秩序。

我们拿着塑料袋和小钳子在这段路上走来走去,竟然产生了互相监督的感觉,谁没有在岗一目了然。跟我一起执勤的是一位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教授职称,他对这种安排知识分子在马路边捡垃圾的行为非常不满,他说工会完全可以安排他去做一些跟他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

一路上他来来回回向我吐槽了许多形式主义:尽管他不想报名当志愿者,但如果不报名就会拖他们支部的后腿;用App控制志愿者签到的行为,让“志愿”二字变了味儿……后来,他借口去抽支烟,离开了很久,直到签退的时间快到了,他才再一次出现在路边。当然,一开始就有个别志愿者签到之后就从现场消失,让我们坚守岗位的几个人觉得自己格外老实。

实际上这个路段卫生状况非常好,除了少数扔烟头的,行人都非常文明,个别遛狗不牵绳的老阿姨也接受了我们的劝导。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共享电动车过度投放,满满当当地停在马路边,天寒地冻的,几乎没有什么人骑,绝大部分都落满了灰尘,这才是影响本市市容和出行安全的最大隐患,可惜这不是志愿者能左右的。

双腿走得僵直之后,三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终于结束了,然而我并没有体会到当志愿者的成就感。其实让高校教师从教学科研工作中抽离出来捡半天垃圾,既没有自主性也没有选择性,的确体现不了社会服务的含金量。(读者 雪国)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图像社交时代

被表情包和网红风占领的世界

102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