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皮尔·卡丹:“我生来是个艺术家,但我成了商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07·阅读时长10分钟

145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5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皮尔·卡丹学生风格设计


文/达达

2020年12月29日,意大利裔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去世,享年98岁。这位“商标许可界拿破仑”在其长达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从未停止工作。他上一次公开露面就在3个月前——巴黎沙特莱剧院庆祝皮尔·卡丹品牌成立70周年的晚会上,那也是巴黎时尚界疫情暴发以来的首次大型聚会。2019年年初,设计师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的告别秀也是在那里举行的,高缇耶曾是卡丹的助手。“他教会了我自由,我的一切都被他赋予”。在晚会上,歌手马修·冈德唱道:“你可以嘲笑他,他不在乎,批评者也会买他的东西,正是那些批评者让他成了百万富翁。”人们现在看到的庞大且不乏争议的商业帝国远非皮尔·卡丹唯一的成就,他还是曾经三次获得法国金顶针奖、开创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师,并帮助奠定了时尚文化在中国的基础。


太空时代带有戏剧性的剪裁


他把马克西姆餐厅开进了中国

站在北京崇文门路口向四周看,北边还是新侨饭店,南边曾是一片平房的地方早已建起了新世界百货、国瑞城等一片高楼,崇文门菜市场也于2010年关门搬迁,唯独马克西姆餐厅从装饰风格到菜单设计,一直保持着30多年前的样子——豪华得与现代格格不入,又太过陈旧。日光从窗户上的彩色窗玻璃透过来,衬得室内斑驳昏暗。带有弧度的墙镜来自日本,鸢尾花造型的吊灯和古朴的壁画来自法国,定做的椅子和餐具已经换过,苏格兰地毯仍是原来那张。

即使在法国,始于19世纪末的马克西姆餐厅也是巴黎上流社交生活的标志之一。因为受香奈儿女士、碧姬·芭铎等名人的青睐,这家餐厅常常出现在电影镜头下,比如1958年的《你好,忧愁》以及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1981年,马克西姆被皮尔·卡丹买下,还追加投资了350万美金将它开进了中国。1983年9月26日,马克西姆开张的消息登上了《新闻联播》。法国媒体则表示,斥资百万美金在中国开餐厅,应该是疯了。

北京的马克西姆餐厅装饰全部比对巴黎,厨师在开业前被送去法国集训,食材都空运而来。80年代,人们每月工资几十元,而在马克西姆一桌菜动辄上百。开业后,因为餐厅大部分的顾客是外国人,而被戏称为“法国第二大使馆”。当时,以马克西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圈子。阿兰·德龙的50岁生日就是在那儿过的,崔健第一次演唱《一无所有》也在那儿,有戏言称:“摇滚并不接近人民,摇滚只接近马克西姆。”在马克西姆红火的那段日子,它就像是场不散的宴席,其中方代表宋怀桂被尊称为Madame Song,她像沙龙女主人一样迎来送往。在很多人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交礼仪和时尚界,都是从马克西姆出发的。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嫦娥五号的太空故事

核心科学家专访,详解探月、采样和月壤细节

11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