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马蒂斯的画为何像小说?

作者:张星云

2021-01-07·阅读时长12分钟

72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42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亨利·马蒂斯


《马蒂斯,小说》

1941年,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第一次在尼斯见到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那年阿拉贡44岁。尽管年轻时与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一起开创了超现实主义文学,写下了大量诗集和小说,但此时的他在文学上早已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0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爆发战事,他应征入伍,巴黎沦陷后,他又转入地下参加抵抗运动。那段时间,正是他为诗集《断肠集》和《艾尔莎的眼睛》获取灵感来源的时候。

1964年,让-保罗·萨特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聂鲁达和阿拉贡是“最应该获奖的人”。不过回到1941年,尚且“年轻”的阿拉贡是经历了数次内心挣扎、再三犹豫之后,才害羞地来尼斯拜见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大师。

当时马蒂斯已经72岁。德军刚刚开始入侵法国时,所有人都劝他去巴西避难,他回答说:“如果每个有价值的人都离开法国,法国还剩下什么?”不久他因肠闭合动了手术,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腹部一侧肌肉受到损伤,使他只能勉强站立一会儿,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

作家马尔格特·布维埃尔在那段时间也拜访过马蒂斯,并详细地记录下了他的生活状态。这些场景很可能就是同一时期阿拉贡拜访马蒂斯时看到的:屋里挂满了刚果壁毯、豹皮和波斯地毯,摆满了贝壳、中国瓷器,以及各类鸟类标本。马蒂斯穿着睡衣睡裤,上身罩一件圆领衫,双膝上放着一块板,半卧在床上工作。工作室里每件东西都摆在他一臂的距离之内,让他可以一伸手就够到。窗边立着一个能旋转的书架,上面放着词典和古典名著,拉开抽屉,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笔、橡皮、纸,他视力所及的墙上永远挂着正在创作的作品。

这样的场景,同样在马蒂斯晚年所作的剪纸拼贴作品《国王的悲伤》中得到印证:黄色的画板、明亮的界线、绿色的侍女,白色的舞者环绕黑色的剪影,马蒂斯化身成老国王,坐在椅子上,用一把竖琴寻找慰藉。

阿拉贡第一次见马蒂斯,是想为马蒂斯即将出版的画册写序,两人就这篇序文几经讨论、修改。随后两人多次见面,谈历史,谈艺术评论,也谈马蒂斯的个人经历。最初,阿拉贡每次去马蒂斯家见他,会将整理出来的上次谈话记录拿给马蒂斯批改,后来这步就没有了,变成了马蒂斯向阿拉贡展示自己的炭笔画、素描或者草稿。

几乎每个熟悉马蒂斯的人都说,他非常喜欢与人讨论艺术,总是在“争论、断言、说服”,但一旦落于笔端,马蒂斯又是极其保守的。康定斯基曾请他为《蓝骑士年鉴》写文章,他拒绝了,并说“必须是作家才能干这个”。阿拉贡后来反复提及,马蒂斯曾多次对他说:“一位艺术家实际上应该不善言谈,以便更好地追求他的艺术。”

30年后,1971年,74岁的阿拉贡将与马蒂斯那些年的谈话出版,取名《马蒂斯,小说》。这本书并非真的小说,而是阿拉贡写的各类解读马蒂斯的序言、文章或者讲座文本的合集,配以马蒂斯的作品作配图,书极厚,多达800页。


路易·阿拉贡著《马蒂斯,小说》


“说这是部小说,是因为这些用来解释马蒂斯作品的文字,并非来自马蒂斯自己的阐释,而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阿拉贡解释道。

书的封面,阿拉贡选用了马蒂斯1914年所画的《科利尤尔落地窗》。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马蒂斯开始使用黑色,以往画面中那些五光十色不复出现。在那幅画中,马蒂斯用黑色石灰浆涂满了大部分画面,阿拉贡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后惊呼:“这是我见过的最神秘的绘画。”对阿拉贡来说,画中落地窗外的黑色世界,就像缓慢延展的“小说”空间。“通向过去的,是一道打开的门,或者窗。”阿拉贡在那本书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尽管马蒂斯诞生于1869年12月31日,但人们更愿意把2020年作为他诞辰的第150周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原本计划于去年5月份举办马蒂斯纪念大展,但因新冠疫情的影响,10月底展览才开幕。开幕仅一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再度宣布全国“封城”,展览被迫暂停。趁着这个空闲时刻,我有机会与本次大展的策展人奥蕾莉·维迪尔(Aurélie Verdier)聊了聊。

对策展人来说,为一位人尽皆知的艺术大师办展览,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如何寻找一个新颖的主题。维迪尔告诉我,本次展览的名字《马蒂斯,如一本小说》,就是源于阿拉贡写的那本书。维迪尔说,至今人们都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

在法国,作家、诗人、批评家对画家以及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解读,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本次展览也是由这一传统出发,分为9章,由9位作家、批评家、艺术史学者、诗人对马蒂斯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其中有阿拉贡,也有马蒂斯的女婿、历史学家乔治·杜图伊特(Georges Duthuit)等。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03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嫦娥五号的太空故事

核心科学家专访,详解探月、采样和月壤细节

11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