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者来信(112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07·阅读时长5分钟

6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7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垃圾分类钟点工

经过了一年多的宣传和大半年的试运行,去年圣诞前夕,我们小区开始正式实行垃圾分类了。

每天早晚两个时段,一共四小时,是社区垃圾站点接收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早上时段忙着起床上班,扔垃圾不方便,于是,我就在晚上的时间段投放生活垃圾。

住宅楼旁的空地上是一个敞开式的亭子样建筑,在不太明亮的路灯下,两位身着鼓鼓囊囊的冬衣、外套环卫马甲、被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的老人,在几个垃圾桶里翻捡着。不时有小区居民拎着大包小包的垃圾过来,将垃圾倒进指定的垃圾桶里。

走近一看发现,穿环卫马甲的老人是一男一女,均在六七十岁左右。他们手里拿着长钳,不停地在垃圾里翻找着,把塑料袋、纸团、牛奶盒之类的非厨余垃圾挑出来,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里。而瓶子、纸板之类的东西属于可回收垃圾,则被放在一旁的地上。

扔垃圾的人多的时候,两位老人忙得抬不起头;人少的时候,他俩就站在不大的垃圾站里,静静地等着,偶尔也会聊上几句,说的是苏城本地的方言。

“哎呀呀,你咋不在家分一下就拿过来了?”其中那位翻捡垃圾的大妈对另一位前来扔垃圾的大爷说。

“分啥?你们不就是在分吗?”大爷的年纪和大妈相仿,也操着本地话,一本正经地戏谑道,“如果我们都自己分好了,还要你们干啥?(你们)工资白拿了?”

“一个钟头才15块,哪里是白拿啊?”大妈挺委屈的。

“要是啥都不用干,光站2个小时就能挣30块,那可太轻松了。”大爷又补了“一刀”。

嘿嘿嘿,大妈和大爷们都笑了起来,笑声似乎冲淡了大家刚才的尴尬。

站在一旁负责监督的社区治理网格员老周也笑了,他解释说:我们小区的居民大都是原来村镇上的拆迁户,和高教区大学城那边的居民素质没法比啊。用钟点工来辅助垃圾分类,也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所做的应对之举。

而针对有的居民“希望能在其他时段投放垃圾”的需求,社区也做了回应:垃圾站是敞开式的,居民只要是打包好的垃圾,都可以自行先放在站点内。待到钟点工上班以后,再分拣处理。

即便是这样,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依然不容乐观。有人不肯多走几步到垃圾站点去,干脆随手把垃圾放在自家楼下的草坪上。

于是,一大清早,负责小区卫生的清洁工大妈们就要辛苦了,她们拿着扫帚,拖着垃圾桶,一边打扫,一边收垃圾。(读者 清风吴语)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嫦娥五号的太空故事

核心科学家专访,详解探月、采样和月壤细节

11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