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12-2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1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作为古典音乐中的顶流IP,贝多芬不仅在西方语境中保持着不灭的热度,而且格外受到中国乐迷及知识界的欢迎。
关于乐圣的生平和作品,时常有新的研究著作和通俗读物涌现,译介到中文的资料相对其他作曲家而言也算得上丰富。如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巨人三传》(或称《名人传》),已是经典,不需多作介绍。而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金德曼(William Kinderman)、琼斯(David Wyn Jones)、胡赫(Felix Huch)、莫里斯(Edmund Morris)等学者所作的传记,亦相继由国内学者辛苦迻译。
作传是苦差事,须从静态的文献中勾勒出活生生的人。尤其当传主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时,更容易触碰到内行读者的逆鳞,辛苦一场落得毁誉参半。何况总有新的材料被挖掘,旧的观点被重新审视,四五百页的巨著也难逃更新迭代的命运。在稍旧的著作中,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的传记至今仍可供参读。其以创作为线索,聚焦于贝多芬的职业生涯,避免了过分主观的生平论断,适合作为聆听贝多芬作品的导赏伴侣。
另有一本薄翼小书,隐身在“发现之旅”丛书中,今天看来也很有意思,全名叫《贝多芬:完成生命的意志》。这书做得真够奢侈:144页定价38元,那可是2000年。更奢侈的是延请了周克希先生翻译。书中插图多而且大,字号也大,读着舒朗轻快,而绝不会流于轻浮。(很想借机推荐这一整套书,涉及音乐家的有《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莫扎特:乐神的爱子》《瓦格纳:世界终极的歌剧》等分册。)
原本以为,在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会有许多书文、唱片、现场,争奇斗艳地占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寂寂寞寞,直到夏末秋初才重新有了声色。就书而言,今年最具分量(内容上和体积上)的自然是扬•斯瓦福德(Jan Swafford)的《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与洛克伍德严格围绕作品的克制性写法相对,斯氏试图通过作品,探究乃至还原贝多芬生而为人的个性,提供一种可能且有趣的解读。斯氏笔力极健,相继给查理斯•艾夫斯、勃拉姆斯、贝多芬、莫扎特作传,还著有《心灵的语言:古典音乐入门》(该书以及《莫扎特传》的中文版也是新鲜出炉)。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