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召旭
2020-12-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54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克劳迪奥•阿劳(1903-1991)是20世纪钢琴大师中的佼佼者之一,从某种角度说,他也是钢琴家中较“另类”的一个:他生于智利,但在德国接受钢琴教育,且师从李斯特的学生马丁•克劳泽,因此在音乐上他不属于南美血统,而是真正德奥链条中的一环: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克劳泽-阿劳。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阿劳及另外两位生于1903年的钢琴家霍洛维茨和塞尔金的去世,有些学者宣布:钢琴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阿劳5岁就开音乐会,7岁由智利政府出资公费到德国学习,15岁时,克劳泽去世,阿劳从此没再找钢琴老师,而是自己研究琢磨,阿劳对此说:“有过那样的老师,还能找谁呢?”
可见,阿劳一生的钢琴技艺都来自克劳泽的教诲。克劳泽曾告诫阿劳不要挑剔客观条件,他说:“在好钢琴上弹得好不稀奇,人人都可以。在坏钢琴上能弹得好,才是真功夫。”由此看来,今天很多自诩“非某品牌钢琴不弹”的人,应该是功夫还不到家。
阿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惊人的曲目量。虽是“根正苗红”的德奥体系出身,但他没有像一些钢琴家那样把自己锁定在德奥曲目中。现在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舒伯特、舒曼、德彪西等人作品的录音,其数量已经可谓庞大。然而其实阿劳还有很多别的曲目,比如他在1927年参加日内瓦大赛时曾演奏了指定曲目《伊斯拉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常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可惜没有唱片留下),他还演奏过斯克里亚宾第四、五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样没有唱片);美国第一张理查•施特劳斯《滑稽曲》的唱片是阿劳录制的;阿劳还曾经演奏过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的作品……如此多元的曲目,显示出阿劳绝不狭隘的趣味,正如他自己曾表示的:“一个好的诠释者必须练出一身弹奏许多不同风格的本领,否则你就不是诠释者,而是一个只会弹一些适合你的乐曲的人。……演奏家涉足的曲目越广,他的艺术之根就扎得越深。”
尽管曲目异常丰富,但纵观阿劳一生,他最常演奏的,还是他的祖师爷贝多芬的作品。阿劳非常反感诸如“德国人才能弹好贝多芬、波兰人才能弹好肖邦、维也纳人才能体会舒伯特”一类的说法,阿劳曾说自己“从一开始弹贝多芬的音乐就如鱼得水。当时就知道他将是我音乐生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每次“上台弹贝多芬时,我觉得比别的作曲家几乎来得容易,因为他的音乐内涵是如此清晰,如此明确。我弹贝多芬时总觉得很舒心”。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7739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