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12-2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7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张可驹
贝多芬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当每一个阶段开始,音乐史的发展就向前推了重要的一步。新的风格、作品或观念出现了,总会带来一些改变,是否是好的改变?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或者说,怎样的改变是“好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随时间变化,稍作回顾,所看到的就很惊人。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被称为“消费主义时代”,无论对此持何种观点,这已是客观的事实。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消费主义是如何主导、进而可以去定义一个时代。可以发现很关键的就是新的商品往往被有意赋予适合淘汰的特点,而与此同时,人们又反复被灌输新的总是最好、让你人生变精彩之类的观点。众人从受到牵引渐渐发展为甘之如饴,最后可以在寒风中排队许久买苹果,却无法说出它为何值得自己这么做。而这,也仅仅是消费狂迷的冰山一角。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时,你感到他所呈现的同当下是最最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然而我有时也挺好奇,如果作曲家来到当下,会怎样看待今天的世界呢?
贝多芬一点也不排斥商业化,虽然他未必算是见过当代意义上的商业化。关于作曲家的书经常提到,在收入模式上,海顿、莫扎特身处贵族监护人体系与市场需求体系的转折期,海顿两边都玩得转,财源滚滚,莫扎特两边不讨好,举步维艰。贝多芬崛起于转折的后期阶段,他很明白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虽然他不喜欢贵族,不少大贵族却喜欢他,也为他做出合理的安排。贝多芬是个有钱人,并且相当有钱。如果你看到关于他不修边幅、仿佛生活潦倒的描写,那至多是作曲家一时无心于此。
如果他看到今天全世界几乎没有一刻停止演奏他的作品,恐怕会欣喜若狂。然而,当作曲家知道如今他已无法再收获版税的时候,贝多芬著名的暴怒可能又要出现了。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第五钢琴协奏曲》首演过后,很长时间之内就不再演出了。而目前,该作可能一年里被演奏不下50次。或许贝多芬目睹此情此景,欣慰之余,可能不免陷入失望:我当年就告诉人们,用心聆听我的作品,是会让你从中获得力量的。如今你们可以听到很多,获得的却少,因为你们将面对生活的力量寄望于下一款新手机。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