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贝多芬的草稿和手稿:一套记录作曲过程的音乐历史档案

作者:爱乐

2020-12-23·阅读时长10分钟

17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0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刘小龙

对于大多数爱乐者乃至专业人士而言,贝多芬的草稿和手稿一直是鲜为人知的。尽管人们对这位重要作曲家的作品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可普遍接触的音响和乐谱乃是作曲家音乐成品的现代出版物,其中还包括了后人无数的诠释、修订和点评。专业人士将他的作品视为18、19世纪之交德奥艺术音乐经典,并在针对曲谱的详细分析和解读中发现并理解它们的价值。此类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推升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崇高形象,令人不禁感叹他对音乐的把握是如此敏感、精确,充满开拓精神。然而,贝多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每部代表作品的生成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掩藏于作品背后的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思维轨迹究竟为何?这些关键问题仅从公开出版的作品成谱上难以找到答案,即便同贝多芬的生平经历结合思考亦只能得出模棱两可的结论。

站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回顾贝多芬的音乐人生,我们因为掌握了更多历史信息,会比直至20世纪中叶的音乐观众看得更清。就贝多芬的创作而言,它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凭借天赋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捕捉、思索、选择、推演和试错过程。得出这一结论的史实根据来自作曲家遗留下的大量草稿和手稿。它们记录着作曲家构思乐曲的具体过程,并且或明或暗地显示出作品在细节层面存在的相互关联。同许多作曲家相异的是,贝多芬对起草音乐使用的纸张和谱本相当重视,经年累月地将它们妥善保存。这一方面出于作曲家创作的实际需要,因为草稿可以帮助他回顾和审视以往创作乐思与进程;另一方面则同他的自我意识和艺术抱负有关,提前预感到这些文献必将拥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事实上,当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去世后,他所保存的乐谱、草稿和书信等文件在当年9月和11月的两次拍卖会上公开出售。在此之前,贝多芬身边的熟人很可能已经从全部遗物中抽取了部分材料。被拍卖的草稿包括草稿散页和装订好的草稿本两类,其中载入拍卖物品列表的包括62部草稿本和散页集,主要的购买者则有多梅尼科•阿尔塔里亚(Domenico Artaria)、路德维希•兰茨贝格(Ludwig Landsberg)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格拉斯尼克(Friedrich August Grasnick)、托比亚斯•哈斯林格(Tobias Haslinger)等人。贝多芬的许多草稿本以历史上主要收藏者的姓名命名并辅以相应编号。除上述前三位收藏者的名字外,单卷草稿本还包括绍尔(Sauer)、凯斯勒(Kessler)、威尔霍斯基(Wielhorsky)、德绍尔(Dessauer)、沙伊德(Scheide)、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恩格尔曼(Engelmann)和德•罗达(de Roda)等名称。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完全贝多芬

339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