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英国演员萨莎·拜伦·科恩

作者:黑麦

2018-02-06·阅读时长9分钟

17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1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萨莎·拜伦·科恩 )

从英国4频道的电视节目“da Ali G Show”,再到之后的电影“波拉特”“布鲁诺”,作为主创及主演的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似乎从未停止对于各种文化、政治甚至异域生活方式的攻击。在他2016年的电影《王牌贱谍》中,动作片“惊天魔盗团”的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Louis Leterrier)替代了与科恩合作多年的年迈导演拉里·查尔斯(Larry Charles),放弃了此前的纪录片套路,为科恩找到了另一种喜剧方式。

20世纪90年代初,科恩从剑桥大学毕业,他和哥哥在一个酒馆里创建了一个喜剧俱乐部,之后进入了温莎有线电视台做起了主持,1995年,当时的4频道在物色一档节目主持人的时候,萨莎寄去了一盘自导自演的“伪纪录片”风格的录影带,他在片中扮演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名叫克里斯多的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放大了英国人的傲慢与歧视,用一种极其夸张的手法讽刺社会的伪善,当然,真正引起制作人注意的是他特有的幽默感。自此,由科恩所扮演的那个名为Ali G的人物便出现在了英国电视上。

Ali G的人物设定是一个混血嘻哈歌手,他操着奇怪的东欧或是西亚口音,用“Da”替代“The”;用“Me”替代“My”,他的口头禅是“Wickid”(酷,俚语),他总是戴着Tommy Hifger牌的针织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并不算协调的黄色镜片眼镜,他喜欢穿着艳色的衣服,使之看起来更像是来自小城市的嘻哈青年,他在一家酒吧做常驻DJ,但他还领取失业救济金。科恩甚至通过化妆刻意地改变了肤色,使自己看起来像是来自东欧与中东裔的混血,懂得他恶搞方式的人也从未反对过这种略带种族意味或是对异域文化残酷猎奇的幽默感,因为他更愿意和政客打岔,用不同文化身份对抗种种社会组织和不同群组。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英国脱欧

全球化由此逆转

211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