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专访万玛才旦:揭开《气球》创作和藏地的背后故事

作者:中读编辑部

2020-11-20·阅读时长2分钟

11847人看过
从《撞死一只羊》到《气球》,万玛才旦这次如何讲述藏地的故事?小众的文艺电影真的难以突出重围?搜索“中读”微博账号,还有视频彩蛋,欢迎收看~

专访万玛才旦:揭开《气球》创作和藏地的背后故事

47.2MB
00:0034:21

嘉宾/万玛才旦,藏族导演,执导《气球》《撞死一只羊》《塔洛》等作品

访谈/天健

03:14 海报上做了哪些巧妙设计?

05:56 从剧本到小说,再到剧本的创作过程

09:30 主人公“达杰”“卓嘎”“江洋”名字隐藏的藏语寓意

12:50 电影中隐去的暗线“和睦四兄弟”,到底什么意思?

16:04 藏地女性受关注,但《气球》题材其实是偶然性的

18:30 未来会尝试构思藏族人在城市的生活状态

19:42 有关《撞死一只羊》《塔洛》等电影中音乐的考虑

25:47 《气球》电影的群像设计

28:39 如何记录灵感,保持充沛的表达欲?

32:44 万导眼中的《气球》结局

同万玛才旦导演的采访是在北京一家影院的办公室中进行的。采访那天,万导穿着休闲衫,一头标志性的灰白头发,说话轻轻的,采访前偶尔和助理用藏文低声交流着,采访中问到一些问题,即使有关荒诞,有些尖锐,他也会露出浅淡的笑,亲切而随和,而这种不可揣测而又淡然的气质在他的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兼具着导演、编剧、作家三重身份的万玛才旦,此次带着自己的第三部藏地题材的大银幕电影《气球》出现在公众面前,这部电影11月20号已经登陆全国院线。

“气球”作为世界电影中常出现的意象,此次被万玛才旦赋予了新的寓意。

电影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藏族家庭达杰一家因一只普通的避孕套而引发的有关现实和信仰的困境抉择。正如那张国际版海报所展示的,女主人公卓嘎的肚子和红气球重合一起,远处是“白气球”,暗喻这是一部有关生育题材的电影。

《气球》电影海报

谈到创作灵感,万玛才旦说其实充满偶然性,有一年,也是一个秋末冬初的季节,我去民族大学,经过中关村的时候,突然在风中看到了一只气球在飘,所以就被这个意象吸引,慢慢地建构这个故事,然后让它跟藏地产生关联,跟白气球产生关联”

作为同贾樟柯同时代的导演,万玛才旦被视为“藏地新浪潮”的代表。

尽管早已从青海藏区走出,但他的电影题材始终离不开藏地,《塔洛》体现了传统藏民面对新文化和秩序时的困惑,由王家卫监制的《撞死一只羊》则通过两个“金巴”汉子的故事,梦境般地展示了藏族文化中的信仰和轮回。

在提前点映会上,画家陈丹青给出了“万玛才旦的电影很慈悲”的评价,当我在采访中问及他是否认同时,万玛才旦表示“因为自己电影后面的所有文化体系建立在佛教文化的体系之上,而佛教中主要讲的就是慈悲、关怀、爱”。

以往观众总会将藏族题材的电影等同于宗教电影,但是《气球》的故事却从更世俗的角度,回归到现实中,信仰依旧贯穿整个内容。


《气球》故事的核心冲突,在于卓嘎面对意外怀上的胎儿的挣扎,她想要打掉,但丈夫达杰认为胎儿是父亲的转世,信仰和现实如何选择?

这个故事发生在“生死轮回”语境下的藏区,但是正如万玛才旦在采访中所说,“他虽然在讲一个发生在藏地的故事,但它其实是在讲一个人们的普遍困境。”

采访的最后,万玛才旦导演还接受了我们的“快问快答”环节,他的启蒙电影是什么?他最近最感动的时刻是?欢迎关注“中读”微博账号,观看彩蛋吧~~~

Playlist

《气球》藏语推广曲《灵与肉的礼赞》

电影《撞死一只羊》中《我的太阳》

相关阅读:

万玛才旦:在先锋文学与艺术电影之间穿行

编辑/天健,音频/张译丹,设计/侯子晗


文章作者

中读编辑部

发表文章50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294人

一个编辑部和TA关注的世界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