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杨澜:访谈15年,代表我自己

作者:葛维樱

2018-02-06·阅读时长15分钟

106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859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杨澜

尝试生存

杨澜从2004年开始给我讲她的故事。

“阳光卫视一个月要花1000万元,下一个1000万在哪里?”她没有找到商业模型。“就像我的孩子,为什么没人帮我?”她确实是一个说话爽脆的北京大妞。面临倒闭,她不得不卖掉阳光卫视股份,“从一个300人的团队,要裁员到只剩100人”。

“当时我和吴征持有新浪10%的股票。”吴征要卖掉阳光,增持新浪,杨澜要卖掉新浪,拯救阳光。2004到2005年互联网业刚暖,新浪股票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结果新浪股票以一个并不理想甚至低得离谱的价格被夫妇俩卖掉了。阳光卫视一共在杨澜手里停留了4年时间,最后不得不面对下个月的工资都开不出的困境。“到最极端的时候,我开始自我怀疑,这是不是因为我的虚荣心?”杨澜说,“我在寒冬里,面前是没有路的大山。政策局限,财务问题,单一频道不能落地。以我个人的力量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舆论认为这是她“女默多克式传媒帝国”梦想的覆灭。“但是今天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人文理想没有失败,相反那是最可贵的东西。”杨澜说。

这个主打人文纪录片的民营电视台起于杨澜的纪录片梦。2000年吕毅接受杨澜的邀请到上海加入“阳光卫视”团队。“那是杨澜和吴征从美国回来买的第一套房,我一个人住。”吕毅当时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从央视二套做到十套,已经跟着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汉元做了很多年纪录片。后来很多场合,王小帅、张扬见了他叫老师,搞得周围人都莫名其妙。拥有《话说长江》等重量纪录片导演身份的陈汉元,是杨澜在中国最早的合作者。“就想做‘历史’频道,人文纪录片。”当时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一方面是自己制作“杨澜访谈录”和纪录片,一方面是购买了国外大量精品,成立了一个译制部门。

文章作者

葛维樱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前方高能预警

中国二次元的蓝海版图

16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