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威尼斯现场: 从预制到VR全息设计,具有民主品质的建筑?

作者:方振宁

2018-02-06·阅读时长9分钟

49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8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展作品 )

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第一次参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而15年后的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世界的未来”。“未来”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时间刻度和地理定位的近似乌托邦的说法,而有谁会认为“全世界的未来”是“未来”这一主题的升级版?

今年威双的议题被普遍理解为是围绕难民问题。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我在现场觉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建造的“预制”技术,以及人与建筑这个被长久思考的话题。而难民问题只是在个别国家馆的内容上比较突出。即使被开发的预制技术可以被难民设施所用,难民仍不是主题本身,建造是建立在建筑学的基础上的话题。

两个主要展场中,绿园城堡聚集了多数国家馆;而为了体现独立策展的概念和扩展空间,上世纪70年代,由瑞士著名独立策展人史泽曼开拓的军械库空间,由一连串的联排船坞码头改造而成,令人印象最深的预制建造技术的展示,就大都集中在这个延绵的空间里。

文章作者

方振宁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5人

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艺术和建筑领域的独立学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杨绛

(1911 - 2016)我们仨的世间传奇

41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