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魏惠王,错失人才与霸业

作者:艾江涛

2018-02-06·阅读时长9分钟

8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35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魏惠王

前335年,魏惠王迎见了名重当时的孟子。5年前马陵之战的惨败历历在目,丧师10万,大将庞涓自杀,就连太子申也被齐军俘虏。更糟糕的是,魏军随后遭秦、赵、齐联手攻击,大将公子卬被自己当年弃用的中庶子卫鞅诱捕,河西之地尽丧于秦。三家分晋之后第一强国的余晖渐落,魏惠王痛定思痛,决心“卑辞厚币以礼贤者”,孟夫子正是在这时来到魏国的。

尽管礼贤养士并非强国奥秘,但对魏惠王来说更像家国传统,爷爷魏文侯开辟了强国之道与济济朝堂的文武之才: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历任相国,西门豹为邺县令,命乐羊攻取中山,吴起镇守西河,开启系列改革,与此同时,礼贤下士,延用卜子夏、田子方(子贡弟子)、段干木(子夏弟子)等受人尊重的儒师。《资治通鉴·周纪》记载了一个故事,魏惠王的父亲还在当太子时,有次在路上碰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没想到对方却不回礼,生气的太子问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直言以对:当然是贫贱的人更有资格自高自大,言语不和大不了纳履而去,又有何损?太子马上受教致歉。后世史家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也称:“魏文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于先秦学术兴衰,关系綦重。”

不待孟子拂去风尘,魏惠王马上问之以利,遂引来对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一番高论。可想而知,在列国兼并征伐剧烈、魏国急谋重振国威的当时,如此迂阔之论如何能吸引魏惠王呢?或许,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魏惠王问错了人,无论是亚圣孟子、阴阳大家邹衍还是名家辩士淳于髡都非能帮他解决问题的王霸纵横之才,如钱穆所言,魏文侯当年对儒士的礼敬更多出于收拢人望,为他打下富国强兵基础的人则是法家李悝与兵家吴起。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战国,谁主沉浮

统一前夜的权谋与征战

20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