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声音”与“未来”

作者:黑麦

2018-02-05·阅读时长9分钟

3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9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德国Faust乐队创始人JHP在演唱 )

今天深圳的文艺青年大多会汇集在一个名叫华侨城的创意园区,这里是设计工作室和创意工坊的聚集地,也是深圳小型演出和创意市集的主要场所。在这之前,位于福田区华强北的旧天堂书店曾经是一个据点,那里除了贩售书刊和唱片,偶尔还举办一些小型沙龙。阿飞是书店的老板之一,2000年时,他来到深圳,组了一支乐队,他想去北京,可后来乐队散了,有人做了生意,有人出国,阿飞开始摆地摊,和朋友慢慢地做起了这家书店。再后来,书店搬到了华侨城创意园,华强北那儿的旧址随即被拆掉了,随后,创意园区内旧天堂和它所处的那个地带便成为今天深圳文艺青年最常出没的地方。

后来,阿飞开始不满足于“这里只是一个书店”,那会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方都陆续出现了小型演出场所,独立乐队和自由音乐人的演出也多了起来。2010年,滕斐和阿飞做起了“B10现场”,成立了一个名叫OCT-LOFT的国际爵士音乐节。他们将那个音乐节称作“收获了一次缓慢而有力的爬行”,“无中生有,土法炼钢”,让深圳的一群音乐好事者可以抱团取暖,事实上,这个音乐节包含了传统与现代、爵士与民族,他们试图用一种多元的文化相互包容,尝试音乐前沿的先锋和特性。

3年后,B10开始策划了另一个音乐项目,给它起名为“明天”。一个音乐节和它所处的城市气质有关。在第二届明天音乐节的策划人前言中,策划人提出了娱乐与美学的悖论:正如取悦与冒犯,往往是下落在半空中的一枚硬币的两面。平庸的乐手热衷于追逐外在的形式,而睿智的音乐家则努力向内拓宽他们的美学思想。对他们来说,任何稳定性的美学都是不稳定的。B10宣称明天音乐节的风格涵盖实验、先锋、摇滚、自由爵士、民族等等,它们有一种相似的特质,即未来的指向性,它是一种精神方向,一种可能性,或许还是一种声音的趋势。这个音乐节的现场也会营造出不同于北上广音乐节的氛围,深圳的观众有着自成一套的偏好和文艺传统,从某种意义来讲,他们尚未被彻底商业化,也没有像“连锁音乐节”那般形成某种套路,或许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这与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中的部分阐述相似,它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也是虚无的享乐主义;既是逃逸的窗口,也是封闭的暗巷;既提供了反抗的新能量,也是政治意识的麻醉药。这个表象“边缘”的音乐节也在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演出方式——以即兴的方式交流、对话。阿飞觉得它并不边缘,“这里的票房会高出北京一些”。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34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魏则西事件追问

推广竞价、医院出租与生命尊严

19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