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恢复何艰难(二):一个战胜国的“卧薪尝胆”

作者:卜键

2020-11-04·阅读时长5分钟

103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2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第四师团第九旅团准备参加旅顺攻围战。图为辽宁大连旅顺前线


程德全署任黑龙江将军之际,日俄之间已战云密布,这是“三国干涉还辽”埋下的仇恨,更是两个侵略者为争夺中国土地的飞扑撕咬。日本被迫吐出到口的肥肉,又眼睁睁看着俄舰开进旅顺口和大连港,便开始了所谓的“卧薪尝胆”。这是一个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口号,也是日本人从天朝学的“舶去品”,由著名时评家三宅雪岭提出,发表在畅行于坊间的期刊《日本》上,带引出举国上下的对俄复仇意识,上紧发条,厉兵秣马。

这一次日式的卧薪尝胆,在日本近代史上又称作“十年隐忍”,它的算法是从1894年到1904年。此前还有一个咬牙忍耐、终得一逞的十年,指的是1884年到1894年,日军支持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国王向驻扎清军求救,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毅然发兵,攻入昌德宫,与日军激战后敉平叛乱。日本有人主张乘机发动对华战争,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动手过早,反不如隐忍不发,“多建铁路,赶添海军”。彼时日本经济总量很低,无钱购买新式舰船,明治天皇为此减膳撤乐,声称一天只吃一餐,并从皇室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充作造舰费。伊藤博文等大员也纷纷捐献,在全国范围内宣传鼓动,大力集资以扩充海军。待十年后日方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军事实力已超越清朝,结果我们很清楚,那是一个日本的强国梦,也是北洋水师与天朝的一个巨大噩梦。

被沙俄等逼迫退出辽东半岛时,从日本内阁到军中激进派都有人主张对着干,冷静思量后还是忍了下来。日本将之视为又一个“十年隐忍”的开始,不是从撤出辽东的1896年,而是从对华开战的1894年算起,与前一个十年相连接,用心一望而知。从中国勒索的巨额战争赔款,为其推进新的“十年振兴计划”提供了较多的资金保障。日本政府颁布货币法,建立金本位的金融体制;提出工业立国的政策,推动产业革命,大兴钢铁和造船业;同时重视兴办教育,新建京都帝国大学……而其最大的投入在于军队,实施“甲午战后经营”:陆军由原来的7个师团扩编为13个,并针对在中国大陆的作战需要,另增编制独立的骑兵和炮兵旅团各2个;海军的“六六舰队计划”更庞大,以6艘1.2万~1.5万吨的战列舰与6艘一等巡洋舰为主力,意在超越沙俄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在与英国结成同盟后,这些战舰逐渐购置入列。十年之间,日本的军费开支每年都达到总预算的40%~50%,以至于不得不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举国进入一种孤注一掷的状态,即“国运相赌”。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295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探访超级工厂

三一重工 华熙生物 富士康 百济神州 美的

1731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