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2018-02-05·阅读时长2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951个字,产生4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8年7月,上海首家日间化疗病房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试运行。由此可减少病人因等待普通床位而延误肿瘤治疗的情况
)
被同时唾骂和仿效的资本
一位身患绝症的青年之死,让莆田系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曾在莆田系医院工作10年的从业者莫西(化名)告诉本刊记者他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同行那里得到的信息:一些与莆田系有关系的部队医院承包科室已经被清理、关停。一位在四川的朋友告诉我,他的老板这几天已经回老家莆田了,说是跟其莆田系老板商量对策。莆田系医院门诊初诊挂号量普遍呈断崖式下滑。一位在东北的朋友说以前一天门诊初诊挂号在三四十个,现在初诊挂号不到10个。一些以百度竞价为主要推广方式的莆田系公司的网络营销部门员工已经解散放假。一位在上海的朋友说,一家承包了很多部队医院的莆田系公司老板已经出国暂避风头了,作为网络推广人员的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接下来会不会失业……
这不是莆田系第一次遭遇危机。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群掌控着大部分民间医疗资源的商人,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针砭口伐之下。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莆田东庄镇,这是一个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创业者们大多出身草根,操着一口“F”“H”不分的莆式普通话,佐以外地人连猜也猜不出意思的莆田话,并习惯用它来传递一些生意中不方便让外人知道的内容。虽然大多出身乡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常年在生意场上的闯荡周旋,他们大都衣着得体,接人待物谦恭有礼。他们创造的医疗产业被统称为莆田系。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7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