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02-0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8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64年3月13日早上,28岁的凯蒂·吉诺维斯从酒吧下班回家,她把车停好后开始往家里走。她住在纽约皇后区克佑花园,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在走向家门口的路上,一个持刀歹徒朝她背部捅了数刀。她大声呼救,有些邻居开了灯。住在七楼的一位邻居打开窗户喊道:“放开那个女孩!”歹徒听到喊声后跑走了。但大约10分钟后他又返回来,再次刺向凯蒂,在性侵她之后任由她死去。这起案件震惊了纽约,《纽约时报》刊登的报道称“37个人看见了凶手但无人报警”。
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塔库申说,凯蒂被谋杀一案催生了三个新的研究领域:都市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它还是“9·11”事件之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事件。在1964到1984年间,出现了1000多个试图解释危机事件中旁观者行为的文章和专著,比对大屠杀的研究还多。
1969年,纽约心理学教授约翰·达利和比布·拉塔内做了一系列实验,检验所谓“旁观者效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越小。在只身一人发现有人发病时,85%的人说他们会在两分钟内提供帮助。在还有另一个围观者的情况下,62%的人会报警。在除了施害人和受害人还有4个围观者的情况下,只有31%的人会帮助受害人。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9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