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阳
2018-02-05·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90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武钢占地面积达22平方公里,庞大厂区内随处可见以自行车、摩托车代步的职工 )
“全民”与“大集体”
沿着青山区和平大道走到底,转到冶金大道、友谊大道就是伫立了近60年的武钢厂前大门。一路上有“武钢”抬头的门面房应接不暇,不仅有医院,曾经是招待所的武钢宾馆,还有武钢旅行社,那是集团底下的三产,全市只此一家门面;铁链门的武钢火车客运票点、印刷厂,都好像很久没开业的样子,旁边是极易遗漏的“武钢大学”,白底黑字招牌竖挂在铁栅栏边。
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开到“建八”(建设八路)就意味着青山区最繁华的商圈到了,那里围绕着大名鼎鼎的红钢城而兴盛,红钢城是武钢第一代职工居住区,苏联式内阳台三层楼的红砖房掩映在一片“还建房”底下,因历史弥久而不敢拆。曾经,每到上班时间,骑自行车的工人一个方向涌去厂门前,下班时,“厂门前1万人总是有的”,出租车司机跟我回忆到10年前,那时他的车开不进来。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8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