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2-05·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2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镶边执壶及托盘 (景德镇,执壶为16世纪晚期~17世纪早期,托盘为1575~1600年,私人收藏)
)
荷兰著名的静物画家巴尔萨泽·凡·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1593/4~1657)应该是在非常愉快的心情下创作出了这幅作品,这幅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篮子中的水果》静物画色彩明快,笔触流畅,篮子中盛放着各式水果,桌面上也散落着不少,赋予这幕场景以生动的活力。篮子中,清晰地看到两个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盘,在盘的口沿绘有山水、花卉。这种瓷器在当时的欧洲被称为克拉克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这两个瓷盘引导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17世纪50年代的这10年时间里,中国瓷器融入了荷兰艺术和荷兰生活。事实上,这些盘子成为一种新兴绘画流派的一部分,17世纪的荷兰画家将静物写生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选定类型相近的一组对象(水果)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衰败、虚荣心的标志),并将它们以赏心悦目的方式排布在一张桌上。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包括伦勃朗、威廉·卡尔夫、扬·斯特恩、彼得·克莱兹,并很快将这股亚洲风潮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去,形成了我们现在认定的荷兰风格,但往往在出乎意料的小细节处,证明了荷兰与亚洲之间的深刻联系。扬·斯特恩的画《转角的珍品》(Room Corner with Rarities)是这类艺术形式的早期体现。画面中的天球仪和地图册都是远洋贸易的产物,而中国的刺绣桌布、土耳其的地毯、日本的瓷碗和武器则彰显着浓浓的亚洲风味。除绘画以外,亚洲风格不断启发荷兰艺术家模仿、创新和整合,静物画和代尔夫特蓝陶也许是最典型的例子。
迪美博物馆几年前为荷兰重要的收藏家夫妇Rose-Marie和Eijk van Otterloo举办了他们私人收藏展,主要以荷兰17世纪绘画为主,他们是世界上收藏荷兰绘画最好的私人藏家。他们收藏的重点是以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为主,藏品即有景物画、风景画,也有寓意画,还有一些肖像画。除绘画以外,Rose-Marie和Eijk van Otterloo还收藏一些当时荷兰的家居装饰艺术品。迪美博物馆副馆长何琳达(Lunda Hartigan)说:“有了这个展览以后,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从我们馆藏里拿出一些文物,做一个关于亚洲和荷兰交流这么一个小的展览,这样能与油画展做平行展。当时效果很好,而且也非常有意思,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要把小的展览发展成一个大展,所以就成了这个展览的一个契机。”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