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濂
2018-02-05·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6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植物科学画画师李爱莉正在作画
)
屏气凝神,画下一株植物
一株制作于1982年、已经干瘪了的狭瓣绿绒蒿标本,因为孙英宝的画笔,重新获得了生命。
泛黄的标签显示,这株绿绒蒿采于那一年的7月31日,在四川康定贡嘎寺的后山。可以想象,当时正值盛夏,这种蓝色的野花开满了海拔4700米的山腰。花序最为完整饱满的几株被采集队员摘下放进标本夹。在时间的流逝中,标本逐渐干燥,失去了新鲜的颜色和质感。它静静地躺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的铁皮柜中。
不久之前,植物所的王文采院士在整理标本时发现当时的采集队员并没有给它命名。经过他仔细的研究和比对,认定这株野花是狭瓣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的新种。而作为植物科学画画师的孙英宝,他的工作就是将这株植物在解剖过后,精确生动地在画纸上描绘出来,和王院士的文字描述相吻合。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48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