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舟
2018-02-0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4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哈维·列文斯坦作品《让我们害怕的食物:
美国食品恐慌小史》
)
虽然那些狰狞丑恶的形象时常令人恐惧,但真要说起来,最使人害怕(有时是畏惧)的事物其实并不是这些具体的形象,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在古代是鬼神,而在驱散了鬼神的现代,则让位于那些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病毒或辐射。如果说大众有时对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所表现出的忧虑与恐慌显得有几分歇斯底里,那毕竟也情有可原,因为对这类致命但却无影无形的存在,普通人除了相信某个权威(然而有时权威也不可靠)之外,你唯一所能相信的仅是自己的感觉而已。
在现代社会之前,是谈不上有什么大范围的食品恐慌的,因为正是现代食品工业和大规模物流体系才使之成为可能,而在此之前,人们都是分散地在当地就近获得食物的,即便偶尔食物中毒,那也只是孤立的个别事件。正因此,哈维·列文斯坦在《让我们害怕的食物》中认为只是从19世纪晚期起,美国人才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食物空前丰富,但人们对该吃什么却越来越焦虑不安。如果从更大的背景来看,这不是偶然的变化。正是因为在“理性与进步”大获全胜的19世纪,“上帝死了”,现代文明自此步入一个由专家主宰的风险社会,而人们又被教导着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在此情况下,所有人都要训练出一双“发现之眼”,学会从食物中“看见”那些事实上不可见的细菌、益生菌、维生素,或任何其他据说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这样,判断食物好坏的标准就不再是它好吃与否,而在于它是否有营养、是否健康。糟糕的是,这两者经常相互冲突,好吃的甜品、炸鸡块及肥肉所含的成分可能都会破坏你保持形体的努力。原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感官系统就能迅速判断某种食物能不能吃,然而,在病菌理论和新营养学建立之后,人们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觉,而把决策权让渡给了专家,因为只有专家才能分辨那些细菌和营养成分,告诉你应该各自摄入多少,以及哪些食物里包含着有益或有害的成分。这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大异其趣:神农是亲口去测试自然界中未经加工的某一种食材是否能吃,但现代的专家则是辨析那些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成分是否有益于人体。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19人
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