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错案率4.1%:“控辩交易”与“洗冤工程”并峙的美国司法

作者:王丹阳

2018-02-05·阅读时长16分钟

8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020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4年9月3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费耶特维尔市,亨利·麦科勒姆被无罪释放后与堂姐妹拥抱。1983年,麦科勒姆和他的兄弟被判奸杀一名11岁女童,至今坐牢30年。最近有DNA证据显示凶手另有其人 )

受冤的奸杀案

“任何国家部门都不比法院更重要,也没有一个国家部门会像法院那样受到公民那么多的误解。”这是美国当代法学家罗纳德·M.德沃金(Ronald M.Dworkin)的话。有时候公众与法律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应该互信,却时而互不信。俗话说公义自在人心,就因为如此,法院有时候的判决实在不得人心,于是一种人情与公权力的矛盾时而在撕扯着彼此的良性互动。

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将最佳解释性报道授予一篇由两名独立记者撰写的报道,叫《一桩难以置信的奸杀案》,报道描绘了公检法如何将报案者变成精神恍惚的傻子的过程。2009年华盛顿州林雾市,一个18岁的孤女玛丽遭到了入室强奸,然而警察在质疑她的说法前后矛盾后,把胆小的她逼到说这是一个梦。其中心理学家也介入,证明了她在动荡的童年期曾遭受巨大的来自原生家庭的打击,由此让警方更确定她需要心理辅导。

文章作者

王丹阳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8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聂树斌案再审之价值

法理、政治与善恶选择

19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