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错判,还是错放?

作者:朱文轶

2018-02-05·阅读时长22分钟

8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135个字,产生3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中国政法大学前副校长、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保生 )

从2005年佘祥林案到现在的聂树斌案,前者亡者归来,无悬念无争议;后者真凶再现,一案双凶,证据上疑点重重,各执一词。刑事错案的积累有点类似形成一个“错案池”。被放入这个池的案子各有特点,但都共同等待着权力自我纠错、舆论关注和司法观念进步等的多重力量形成的合力的“打捞”。这是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先被“打捞”的一定是没有太多纠错分歧的。每一次“打捞”会形成一次舆论高潮,带动一批类似案件浮出水面。而沉淀到最后的,往往是最艰难者。

事实上,“最艰难者”未必是阴谋论导向下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司法现状下整体的认知边界问题。“最艰难者”往往考验一个社会司法文明和司法实践矛盾中的价值选择。

冤案和警察权

文章作者

朱文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聂树斌案再审之价值

法理、政治与善恶选择

19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