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华花艺:迁想妙得 别造灵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3·阅读时长21分钟

7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740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3.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2016年元旦花艺大展“迁想妙得”参展作品 )

“迁想妙得”源自东晋顾恺之对绘画构思的认识,《魏晋胜流画赞》中有:“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迁想”是画者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以完成艺术构思、取得艺术感受的过程。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物成为“传神”、“妙得”的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所讲求的“气韵生动”,与“迁想妙得”的绘画原则密不可分。一幅画,要表现出内在精神,就要靠画者体会、思考,并把自己能及的艺术思想迁入到对象中,把握对象的真正精神气质,才可有所“妙得”。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现任执行长黄燕雀女士告诉我们,“迁想妙得”的绘画观念与中华花艺的滥觞约在同时期。5世纪,南齐就已有了“瓶供”的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称:“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而且,两种艺术门类在范式上也有相通之处,如明代袁宏道《瓶史宜称篇》中记有:“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此次将大展的主题定为‘迁想妙得’,花艺创作者半年之前就要进行相关的理论修养课程,以更好地理解‘迁想妙得’的艺术理念。然后在构思作品的过程中,我们的创作者要将主观意念、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达到主客观统一,让花艺的呈现犹如中国绘画般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内省再进而外显的核心艺术理念。‘迁想’传达主体创作者以身心参与、体验,并与花材、花器互动、共鸣,把握素材的精神气质,继而妙得‘气韵生动’作品。”黄燕雀说。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71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吧,爱情

二十二种情感文本地图

41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