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周边”:中国视野里的中东

作者:徐菁菁

2018-02-03·阅读时长22分钟

50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11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一处施工现场(摄于2013年2月12日) )

“旁观者”的转变

2016年,习近平主席将首访的目的地锁定中东三国,激起了国际舆论对中国中东“新角色”的种种猜测。中国在中东的外交越来越积极,是公众视野焦点之外发生已久的事实。

过去3年,在中东的核心问题上,中国从未缺席。2013年5月,中国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华,提出了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外交部长王毅当年12月即访问中东五国,推动落实这四点主张,做巴以双方的“劝和促谈”工作。2014年7月,以色列以三名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对加沙地区展开名为“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方提出了解决以巴冲突的五点看法,并向加沙人民提供1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迅速改变了原定日程,在访问了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后,接着访问了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巴以周边有关国家。他7个月内三赴巴以,算得上是罕见的密集安排。

文章作者

徐菁菁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6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读吧,爱情

二十二种情感文本地图

41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