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20-09-1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2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中国陆军第80集团军炮兵旅某火箭炮营官兵训练后集结(仇成梁 摄/新华社供图)
当地时间9月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莫斯科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期间会见了印度外长苏杰生。双方就缓和两国边境紧张局势达成了“五点共识”。看到这则消息,我想起三天前印军时隔45年再次在边境地区鸣枪后,我与一位看过我在今年第26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写的《印军为何会“先越线挑衅”?》专栏文章的媒体朋友对话。在那次对话中,我坚持了我在专栏文章中的观点:印军的挑衅与国防预算的“窘境”和印度“军改”的停滞不前有关。当时我列举了两篇与印度国防预算相关文章中的数据和观点。
一是今年5月6日印度三位权威国防预算研究学者贝赫拉(Laxman Kumar Behera)、考沙尔(Vinay Kaushal)和考谢斯(Amit Cowshish)发表的题为《国防养老金:印度、美国和英国的比较研究》的文章。简单说,这篇文章以数据说明了印度国防预算中“国防养老金”对印军未来作战能力提升的影响。文中称,虽然拥有140万人的印军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军队,但其目前有323.5370万“国防养老金”的领取者,而且每年还会增加约5.5万名领取者。这样致使在2020~2021财年的4.71278万亿卢比国防预算中,“国防养老金”占比首次超过了“资本支出”占比的24%,占比高达28%(前者为1.33823万亿卢比,后者为1.13734万亿卢比)。很显然,看了文中列出的这些“硬核数据”,稍有一些财政常识的朋友,就大致看出印度国防预算的“窘境”了。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