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2020-09-09·阅读时长1分钟
大旗虎皮(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读专栏《美国故事的背面——黑帮电影中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中读精品课《电影正传》主讲人。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读专栏《“听”见幸福》《姜人生哲学到底》《哲学启“萌”》、精品课《学会幸福》主讲人。
诺兰的新片《信条》照例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一头雾水怀疑自己智商者有之,批评不屑者有之,力捧烧脑者更加不乏。三联中读的两位讲师:大旗虎皮与姜宇辉,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并连线对谈了各自感受,从哲学与电影本体的层面,探讨了《信条》所展示出的能量与潜力。
他们给这部电影打出了8分的高分,但并不是因为剧情,相反,他们认为剧情是这部电影最弱的一环,甚至空泛而毫无意义。这个分数的理由,在于诺兰对于电影语言、功能的拓展与创新,他用电影所进行的实验。
诺兰呈现了电影对时间的思辨与掌控:他呈现它,或者破坏它,暗合了许多哲学家的理念,直观展示了现代物理学对时间的思考,在原本只能通过语言来推理和形容的世界,展现出电影巨大的力量,令电影院变成一个巨大的实验场。
在各种艺术形式互相交融、分界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对时间的理解与设定,也成为电影与游戏非常重要的分野。诺兰的电影坚持了导演决定论,导演对时间的绝对掌控,但同时借鉴了游戏的元素。
这令一部分喜欢他的人疯狂地喜欢他,却也令他的电影有迷失在“烧脑”游戏中的可能。
电影与时间在哲学、物理学上有哪些关系?
为什么说诺兰把电影变成了科学实验?
诺兰挖掘了电影的哪些潜能?
敬请收听本期大咖说。
如果你喜欢大旗虎皮与姜宇辉这两个有趣的灵魂,也欢迎关注他们的个人音频专栏(点击下图,可收听):
编辑/张晓琦 剪辑/张昊 设计/侯子晗
——————
【中读电影档案馆】
点击下图,收听往期节目
发表文章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