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9-03·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98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插图 老牛)
实习记者/田钟灵
抗婚
17岁的陈木棉不想结婚。
但要说出这个想法,对她是一件很难的事。婚事是母亲一手主导的。在她长大的村庄里,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孩的选择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父母的决定就是一个女孩理所当然的命运。如果说“不”,不仅是对亲情的伤害,也是对一种传统的背叛。
陈木棉试过柔和一点的抵抗方式。当婚事被确定下来后,她给父母读《婚姻法》,说自己还没到结婚的法定年龄,她还悄悄告诉正热热闹闹操办婚礼的男方,自己才17岁,不能结婚。她一遍一遍表达自己不愿意,以及这桩婚事在法律意义上的不正当性,但婚事丝毫没有叫停的迹象——没人听她的。直到婚礼来临的前一天,她狠狠心从家里逃出,骑着摩托车穿过家门口狭窄的小路,驶上镇上的大路,到妇联举报了自己的父母“逼婚”。
“抗婚”,让这个17岁的广东乡村女孩上了热点新闻。互联网的世界似乎难以想象,在21世纪,很多都市女性早已在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拥有独身、丁克、周游世界的种种自由,一个生在乡村的女孩,却不得不在未成年时,就被强行送进一桩包办婚姻里。而她生活的地方,距离中国最富裕、文明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之一广州仅仅300多公里。
2020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了陈木棉家。飞机、火车、大巴、乡村巴士、摩托车,随着交通工具的降级,道路不断变窄,土地不断裸露,气派辉煌的都市地标建筑小蛮腰、铜钱大厦被远远抛在身后,群山在远处露出雾蒙蒙的绿色剪影,像屏障一样围裹着小镇。一条宽阔的大路横穿小镇,路边是镇上所有象征着权威的建筑——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市政府,还有妇女联合会。大路两侧的曲折小道上,则密密麻麻挤着菜市场、卖烤肠的小推车、立着廉价粉色招牌的婚纱店,涵盖了童装、男女装、老年人服饰的大众服装店门前,挂着45块钱一条的裙子。穿过大片稻田,来到村落中,房子新旧杂陈,一半是红砖摞起的旧房,一半是新盖的贴瓷砖的矮楼,那大多是近十几年村民们通过外出打工挣了钱建起来的。
这就是陈木棉出生和长大的粤西小镇,她抗婚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试图挣脱传统命运的故事在无数乡村女性身上默默发生着,她们想要追求一种更自由、更丰富、更有可能性的生活,但也不得不承受过程中巨大的痛苦。看起来,陈木棉是幸运的。通过互联网,她的抗争获得了外界的理解,得到了无数网友的支持。但突破命运仍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现实和传统无时无刻不显现出强大的惯性,拖住她试图改变的脚步。或许,拒绝做一个17岁的新娘后,陈木棉的人生并不是更容易,而是更艰苦了。或许,这就是自由自主生活的迷人与代价。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