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朋朋哥哥
2020-08-14·阅读时长4分钟
探索兵马俑的秘密,寻找大秦帝国的踪影,我们一起出发吧!
孩子:朋朋哥哥,我们老说兵马俑、兵马俑,怎么前面讲的都是各种兵俑,怎么没讲到马(去掉“俑”字,俑专指人物类的雕塑。郑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呢?我很好奇,俑坑里的这些马都是什么马呀?
朋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里,除了埋着7000多件的人形的陶俑之外,还有600多匹的陶马,个个看上去都非常逼真!学者认为,这些陶马都是以真马作为原型制作出来的,而且这种真马应该是很早以前就生活在今天甘肃省洮河流域的河曲马。这些专家学者们怎么就知道呢?朋朋哥哥和你一样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的判断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的马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蒙古马,还有一种就是河曲马。而河曲马的原产地和秦人早期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比较接近的,据此推测,秦国比较可能常会用到的应该是河曲马。第二个原因在于,秦始皇陵还有两座马厩坑,这两个坑里出土了大量真马的骨骸,学者们把这些骨骼和河曲马进行比较,发现这些马的骨骼在体型特征、身体各部位的比例,还有马头的形状等等很多方面,都是比较接近河曲马的。
孩子:原来陪葬坑里还出土了真马的骨骼啊!那这些真马怎么会死在这里呢?难道是被活埋,用来陪葬的吗?
朋朋:是的,很有可能!秦始皇陵园里的马厩坑,是为了皇帝死后的灵魂,能够继续享受而配备的。 要知道,古代时,马不仅是用在战场上的,平时的生活里也是有很多用处的,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些马厩坑里的马的确有一些是活埋的,详细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老师老给我们讲一讲。
讲解:朋朋哥哥,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讲解员盘子老师。接下来,就由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确实,很多马都是被活埋的,听起来有点残忍。专家们在清理马厩坑时,发现有些马的马腿被卡在事先挖好的洞里,马脖子也卡在事先准备好的凹槽里,这说明马当时还是活的,为了不让它们乱动,才用这样的方法。有些马厩坑里虽然没有埋马的设施,但是马的骨骸出土时,四肢作挣扎状,并有用绳捆扎的痕迹,说明可能也是被活埋的。秦人的生活离不开马,早期的秦人生活在西北地区,那里的环境非常适宜养马,而且后来统一六国,军马的需求也很大。因为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坑,很多都是在表现秦始皇生前的生活,所以坑里有这么多陶马殉葬也就不意外了。
孩子:谢谢老师的讲解。咱们之前的课上说过,兵俑有各种类型的,比如轻装的,重装的,马也会有这样的区分吗?
朋朋:那是当然了,目前在兵马俑坑里发现了600多匹陶马,实际出土的,也已经有将近百匹了,这些马看起来很相似,长的差不多,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可以分成车马和鞍马两种。那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呢?这里的车马,顾名思义,就是拉着战车的马,它们一般四匹作为一组,后面拖着一辆战车,在一、二、三号坑里都有车马的出土,朋朋哥哥在前面的课程里也多次提到过,你还有印象吗?而鞍马就是骑兵作战的时候会用到的马,因为要被人骑着,所以在马背上安装了马鞍,被称为鞍马,这种陶马主要发现在二号坑里。车马和鞍马这两种马之间,有两点很明显的差异,一是车马没有马鞍,而鞍马的背部用浮雕的方式雕出了马鞍的形状,还有马鞍下面的垫子也雕了出来;二是这两种马的尾巴长得不太一样,你看出来了吗?车马的尾巴被打了盘结,这是为什么呢?别看是个小细节,但却发挥了大作用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行车过程当中,垂散下来的尾巴和挽车的绳索缠绕在一起,要真缠在一起了,不仅会影响马的行进速度,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我们再来看鞍马的尾巴没有打结,而是编成了辫子,马是靠尾巴来保持平衡,编成辫子不会影响它的平衡作用,看上去又很整洁美观。
讲解:除了朋朋哥哥讲到这些,这两种马的体型也有差异,不过差异不大,人眼其实很难看出来。这些马一般身长2米左右,它们加上耳朵高1.6—1.72米,和一般成年人身高比较接近。听着好像很高大,但是从马的种类来说,这些马不算体型高大的马种,而是身材中等的河曲马,就是刚刚朋朋哥哥说到的那种马。
孩子:朋朋哥哥、讲解员老师,我能清楚地看到马腿上的关节和肌肉,这些马也做得太栩栩如生了吧,和活着的马没什么两样!
朋朋:的确,看了细节,才能更加感觉到这些陶马雕塑得多么生动,比如你看,那些马头塑造得就非常非常细腻。薄薄的眼皮上有一些细细的、浅浅的刻痕,表现出了它们眼皮的褶皱,眼球也是突出来的,看着很立体。虽然马是静止的,但是秦代的工匠,把马嘴雕塑成微微张开的样子,鼻孔也是大张着,好像是在奔跑过程中,不停地喘气一样。我们再来看看,马的几处鬃毛的刻画,一丝一缕都很清晰,马的额头上有一绺“人”字形的飞鬃,就像马儿被风吹乱的头发。怎么样,这个刘海儿是不是很帅气呢?还有个细节,你可以观察一下它们的牙齿,数数看,是不是6颗?这6颗牙又说明了什么呢?原来,这6颗牙齿表明,这些马正处在青壮年的时期。这些细节都向我们说明,当时工匠们不仅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且雕塑的技术也是十分精湛,这才有了陶马的形神兼备。讲完陶马的细节之美,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兵马俑是如何排列的,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8人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