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姝
2018-01-24·阅读时长5分钟
蓝在欧洲环境下是非常稀有且特殊的颜色,因为自然环境所限,欧洲比起远东地区在可用于蓝色颜料提取的原料上上相当的匮乏。在古希腊时期,甚至蓝色本身没有特定的名词,而只有描述性的比如“天空的颜色”“大海的颜色”来指代蓝色这个概念。在古罗马的庞贝古城壁画里曾经发现少量植物性蓝色颜料,但极其易氧化。
随着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的西征,欧亚大陆被打开以后,阿拉伯商人带来了矿物质蓝颜料——当时仅在阿富汗地区出产的青金石,并开始以此提取蓝色颜料——群青。
青金石
群青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欧洲艺术的面貌。因其来源遥远,制作工艺复杂,曾极为贵重,一度比黄金还要贵重。
在这种情况下,教会赋予了蓝色宗教象征性,认为它是天空的颜色。紧紧的控制着蓝颜料,严禁普通人使用,只允许它在宗教绘画里出现。但即使是在宗教绘画中,也很少出现大面积的群青色彩。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耶稣诞生》
第一张作品是皮耶罗·弗朗切斯卡的《耶稣诞生》。弗朗切斯卡是几乎与乔托同时出现的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他生前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没有出名,晚年因为视力退化,他潜心研究数学,成为一名数学家。之所以选这一件作品是为了向大家展示当时绘画中不同面貌的蓝色:
1. 基督身下的垫子和圣母的披挂是没有调和的纯群青。
2.背景中的天使则使用蓝铜矿画成。蓝铜矿出产在匈牙利地区,其饱和度、稳定性都与青金石不能相比。
这件作品显然没有画完,并且经历过毁灭性的修复。我们已经很难还原它曾经的状态。但即便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群青作为绘画颜料经过500余年的时光荏苒,仍然保持着丰厚鲜艳的色彩。
弗朗切斯卡虽然是意大利画家,但受到了北方文艺复兴中尼德兰纤细硬朗风格的影响。在背景右侧的两个牧羊人未完成的形象上,我们看到弗朗切斯卡的作画过程:棕黄色打底,辅以白色塑造人物的皮肤色彩。这是当时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方法。并且在人物轮廓的构造上,弗朗切斯卡也学习了北部地区纤细硬朗的风格,而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追求明暗立体的“圆造型”非常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巅峰的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达芬奇 《岩间圣母》 伦敦国家画廊版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有伦敦国家画廊和法国卢浮宫两个版本。两个版本间最不同的是色彩。在伦敦版本里,画面大量运用了群青:圣母的衣袍和风景。使得的画面更为神秘冷峻。而卢浮宫版本则采取更为温暖的红黄等色。
达芬奇 《岩间圣母》 法国卢浮宫版
大部分学者认为伦敦版本晚于卢浮宫版本。法国版本传承有序,一直可以追溯到达芬奇的创作年代。而伦敦的只能追溯到17世纪。与卢浮宫版本相比,伦敦画廊版本建构造型更为硬实,缺乏达芬奇特有的吹雾效果。吹雾效果是达芬奇采用极细小笔触,经过层层敷色,所形成的弱化边延感,使轮廓相互融合的特殊技法。而在人物关系上,法国版本的也更为复杂完整。另一个大的区别是,伦敦版本前景的花草存在细节性错误,这跟达芬奇纯粹自然主义的创作理念相违背。达芬奇本身非常强调准确,追求科学表现,卢浮宫版本的前景的植物的宛如科学插图一般准确,而伦敦版本有些似是而非。
但2005年伦敦国家画廊做了一次红外线检测。并邀请了全球艺术史家,经过五年研究,于2010正式发表研究报告,确认画面大部分出于达芬奇之手。
提香《巴库斯和阿迪利亚尼》:
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宗教故事被开始异教传说所代替。在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所创作的这幅《巴库斯和阿迪利亚尼》中,着群青裙的侍女被画成裸体,这在当时非常大胆,可见艺术从对宗教的崇尚而转变成对人和世俗欲望的关注。
此作背景上也采用大比例的群青颜料,混以白色来塑造天空。这是在挑战教会对群青的控制。提香以此主张艺术家自主选择颜料的自由,不再服从于教会的指导和规定,使艺术进一步摆脱宗教象征的捆绑。
霍尔拜因 《抱红松鼠的女子肖像》
霍尔拜因是一位德国画家,在意大利接受绘画训练,后进入英王亨利八世的宫廷。《抱松鼠的白衣女子》是他进入英国后的第一张肖像作品。选择这张作品是为了向大家展示当时的另一种主要的蓝色颜料:蓝铜矿。这张作品的背景采用未经稀释的蓝铜矿颜料。蓝铜矿若用油彩混合就会色泽发绿,形成鲜艳的孔雀绿,也就是这张作品背景的颜色。此作构图非常逼窄,导致人物似乎要脱框而出。人物刻画庄重但很有个性,妇女手中的红松鼠是后加的。从十四世纪开始,红松鼠作为宠物进入欧洲宫廷,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小宠物。霍尔拜因以此表现了自己多样的绘画技法,并最终赢的英王的青睐,成为多铎王朝最重要的艺术家,也由此开启了英国艺术史的篇章。
进入现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新型蓝颜料被投入使用,尤其是钴蓝的发明。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绘画的面貌,充分见证了艺术史的推进和物理颜料的发明之间的密切关系。
雷诺阿《在剧院》
1876年的这件《在剧院》是一件典型的雷诺阿印象主义时期的作品。1881年,雷诺阿从意大利回来后艺术风格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他是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而之后则追求更为古典的绘画风格。
那么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印象主义画家。我们通常有以下三个判断标准:
1.在题材上,贴近现代生活
2.在笔触上,采用迅速的、松弛写生性的笔触
3.在色彩上,打破堆积渐变而形成的统一色调,转向塑造光感的新色彩方法
印象派的色彩方法可归结为两大类:
1.统一明度,不同色相的色彩对比营造光感,明度不高,但光感强烈
2.类似色的使用:人视觉无法分辨两个相靠的颜色的边界,但会突出每一个色彩本身的特色。
《在剧院》大面积的采用钴蓝色,配合红色和白色,来塑造衣料的厚实和华丽以及场景的繁华。女子同伴的发色由钴蓝和红画成。由此可以看出雷诺阿在此的色彩本身是失真的,但给人的观感却是真实的。
塞尚 《浴女》
《浴女》是塞尚晚年的巨作,画了10年,是其晚年大尺寸的三张作品之一。塞尚此时不再以现实主义为主题,转变为更神秘古典的传统主题。画面主要有三个颜色:蓝,绿,黄。此时,蓝色颜料的成本大大降低,艺术家可以以蓝色为主体创作颜色。
马蒂斯、梵高、高更代表了印象主义的色彩派,而塞尚则有意识地克制色彩,关注结构。由此引出后来的毕加索、立体主义等等。
此作画面非常平,空间被挤压在前景。蓝黄对比色的采用却让画面仍旧有相对浓郁的颜色。在一字排开、相对平廓的构图里如何表现小立面是塞尚的关注点。为了深入探索结构,塞尚在这里描绘了静物、动物、人体、树木,从不同角度探讨结构的表现,而不仅仅局限在颜色的表现上。
最后,我们简要讲一下克莱因。
克莱因蓝
克莱因发明了克莱因蓝,并重新赋予蓝色以宗教性。艺术史仿佛一个轮回,蓝色从曾经的宗教象征到被艺术家不断解放,又回归到了与精神的紧密相连。
发表文章7篇 获得123个推荐 粉丝15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