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逛吃湛江小食

作者:丘濂

2020-08-12·阅读时长6分钟

27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9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粗口阿姨牛杂”是浓汤的做法,牛不同部位混合在一起


主笔/ 丘濂 实习记者/ 孙一丹

摄影/张雷 

虾饼

在内陆人的眼中,虾饼算得上一种奢华的小吃。将米粉调成糊状倒进长柄的圆形模具中,再放入鲜虾,在热油里来炸,炸至金黄酥脆,这道解馋的街边美味就可以出锅。本地人文旅游类杂志《粤西粤美》的主编冼汉文是70年代生人。他和我回忆,他小时候这也就卖5分钱一只,小伙伴们还会趁着油没有沥干赶快抢来放到嘴里,以多捞点油水。相比很多地区虾只出现在隆重的节日餐桌,海滨城市孩子的童年的确让人羡慕。

既然是油炸制品,油的品质就很关键。“怪兽妈咪”的老板李楚楚决定开一家虾饼专营店,就是想要延续儿时的记忆,同时也让下一代能吃得健康。她的店铺采用了不饱和脂肪较高的芥花籽油来炸虾饼,虾则必须是早晨市场买来的鲜虾。普通的虾饼对应30克虾,还有豪华版虾量翻倍。店铺自制的调料粉,是让虾饼味道增色的秘诀。在开渔季节,店里还会售卖一种独创的“捞牛饼”,用的是捞牛这种肉质软嫩的小鱼。店里其他可搭配的小食选择并不多,但每样都体现了老板的用心之处。比如一杯金橘咸柠水,咸柠檬就是老板去越南旅行时发现进而买入的材料。同样值得一试的消暑甜品还有百香果爱玉冻、凉粉和薯粉嗦,无论从配方还是容器的呈现,均有创新之处。


“怪兽妈咪”出品的虾饼,可搭配爱玉冻或者凉粉一起食用


牛杂

来湛江吃牛杂是个系统认识牛的各个内脏器官的好机会。“四姐牛杂”的店里,就将不同部位的名字写在墙上。牛舌、牛肚、牛筋、牛肠这些都司空见惯,而牛欢喜、牛剪肉、牛天梯、胸沟肉这些,恐怕就不太熟悉了。这时最好悄悄在网上搜索一下,而不是着急去问老板。对方用不太灵光的普通话和你反复解释,那些神秘部位一旦搞清楚,难免会让人面红耳赤起来。

在家排行老四的陈梅秀经营牛杂已经有36年。最初她是将不同部位用竹签穿成串,放在砂锅里来长时间烹煮,食客们来了各取所需。现在则更接近涮火锅的方式。牛杂提前用白水煮烂。顾客先来挑心仪的部位,再选浓汤或者清汤的锅底继续加工。浓汤里有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十几种香料,清汤仅仅是黄豆、萝卜和白酒打底。环顾四周,选浓汤的客人较多,但其实先吃牛杂再喝汤,清汤反而更胜一筹。毕竟不同内脏部位的口感差别,清汤体会起来更加明显。

另有一家位于福建路的“粗口阿姨牛杂”则只卖浓汤牛杂。这个店名是顾客给的,老板脾气暴躁总爆粗口的缘故。店主会提前将一锅牛杂炖好,客人点单就舀出一碟子,十分霸道地只有这一种选择。吃“粗口阿姨牛杂”,吃的是市井生气与温情。我们反而赶上了老板体贴的一面——她会观察你爱吃哪个部位,再给你来上几块。如果你对哪个部位感到好奇又怯于尝试,她也会给你挑一块到盘子里。

文章作者

丘濂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148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隐秘的美食

湛江 绍兴 开封 凯里

159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