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8-0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6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么已/译
维也纳 1978
我当时要和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出,指挥是朱塞佩•西诺波利,临演出之前十天我才拿到出境签证——就是一纸证明,俄语写成,上面有照片,凭它我可以在维也纳过境停留三个月。我将莫斯科的一切收拾停当,带着三个旅行箱飞去了维也纳,在第一场排练当天赶到。移民事务问询本来要在机场进行,对于前往以色列的人来说,有一个叫HIAS的机构,为移民在维也纳中转的方方面面提供帮助,然而我完全没时间去走这样漫长的一个程序,最后我把箱子在机场扔了一星期,只带着演出的服装和鞋子就去了排练。我上学时学过德语,所以交谈无碍,且那之前我已经在维也纳演出过几次,在当地有一些熟人。最后,我没有走完原定的行程,我留在了维也纳。
在那个年代,并且时至今日,我都一直为这座城市的氛围和音乐生活所倾倒。它曾经并且仍然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我住在这里,但我并没有变成维也纳人。它美妙的艺术氛围令人无需自问归属。当地人欢乐而友善,不过未在情感或精神层面令我感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而多是出于一种礼貌的矜持。
但我也不认同自己是格鲁吉亚人。我的文化根基是俄罗斯,岁月越长久,我就能越强烈地感受到它,在我的人生和性格中都能看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有两个故乡,母语和音乐。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和这二者在一起,我就有家的感觉。在维也纳几十年,我的行事方式当然有所改变,毕竟我要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变成欧洲的音乐家。然而,唯一不变的是我演出前的“仪式”。我仍然需要静默,需要集中我的全部精神。
译者注:钢琴家小传至此结束。之后为访谈汇编,来自不同的语言、场合及采访者,阅读时偶尔可能会感到跳跃。英语编译:eaSonus
关于音乐
信步走上舞台,心静如水,要达到如此境界是靠某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还是靠经验?
演得越多,在台上就会越从容。不过这也取决于心情、演出当天的状态、钢琴、声效等等,我能清楚觉察到每个方面,然后根据情况做出调整。对音乐家来说,本能和直觉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发现和理解自己身体的感官以及它们在音乐上的自然律动。真正的艺术家都具备直觉。
观众是音乐会的一个根本要素,在这样一种相互共生的经历中,您的角色是什么?您会有哪些尝试,又如何与观众沟通?
我和观众的关系定位于信任、尊重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在一场音乐会中,人们应当忘掉自己、各种烦恼和周遭环境,在这一小会儿时间里沉浸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我不希望观众是因我而激动,已经很久不这么想了。我的目标是将音乐的至纯至真带给他们。作为演奏者,我们需要在音乐中发现这一切,这需要一生的探索。如果观众离场时觉得感悟到了真谛,体会到了音乐自有的魅力,我就会很高兴。
关于作品的音乐学研究对您的演奏有多重要?
对作品的了解总是越多越好。但音乐学的知识要吸收到心,光放在脑子里并不能给音乐任何影响。对我来说,阅读作曲家的私人书信帮助更大。我们的责任是传载音乐的表达,而不要去担心情感流露其间。我个人受不了有些自诩为本真的乐团,把音乐以那样刻板而学术的面貌呈现出来,似乎我们都忘记了巴洛克时代原本是那样的活泼而富于生气。它的感性和罗曼蒂克气质,实际上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才遭受到回避和压抑。
对于一部新作品,我常常是在琴上练起来的时候开始理解它。比如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没弹它之前我并不能理解。年轻的作曲家当时年仅19岁,但这部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普罗科菲耶夫将它献给自杀的挚友。我想,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失去,青年天才一定在情感上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促成他在音乐中展现出对生命的全部思考。我是这样走近这部作品的。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