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8-08·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7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09 年12 月17 日,纽约爱乐委约、首演梁雷的弦乐队作品《境》前, 指挥林德伯格(Magnus Lindberg)采访梁雷,《纽约时报》刊登照片。
梁雷/李淑琴/贾国平
二、钢琴独奏《园之八》与梁雷创作的“呼吸”理论
李淑琴:下面就请梁雷结合他的上述理论,来介绍他的作品吧。本科期间创作的《园》系列,静心听,确实能够从中感受到纯静的、放松的呼吸,请你来讲一讲这个《园》的创作初衷。
梁雷:写《园之八》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是一种偶然获得的东西。我的老师是前一辈作序列音乐风格的,他对我特别好,我到现在每想起来都感动。我在跟他学习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试验做序列音乐风格的作品。在作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在写一个给六支萨克斯的作品《园之六》。我在想,我对“六”这个数字比较感兴趣,决定只用六个音、六个时值、六种音色。我想作得跟过去我学习的序列音乐不一样,就是希望能有一种呼吸的状态。我不是4/4拍来呼吸的(笑),这受到那个阶段我学禅修的影响。我一直对佛学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学,受过一些训练,有些体验。我对理论也感兴趣,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龙树菩萨一百卷的《大智度论》。他原来巴利文的这套书是六百卷,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时候把它缩减成一百卷。巴利文的这套书已经失传了,所以现在印度的学者想研究佛学还得从中文翻译成巴利文。我在那个书第11卷里读到龙树菩萨对呼吸的观想,称为“观息十六行”,对我很有启发。他让你意识到呼吸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值得深入分析。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问学生,人生到底有多长?学生就猜,30年啊、50年啊、70年啊……佛陀说,都不是,人生就在呼吸之间。大家可能听过这类的故事,但龙树菩萨是精密地分析呼和吸之间的关系的,我读到他非常系统性地研究呼吸,感到很震撼,也很受启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能不能把呼吸放到音乐里面去?于是这首作品就变成给自己的一个机会来重新打破过去序列作曲法的某种束缚。我希望一部用序列创造出来的作品充满了呼吸的自由伸缩状态。作品《园之八》是写给自己弹的,我管它叫“茶的音乐”,因为那时候经常有好朋友来聊天聚会,我就弹这个作品给大家。那时我住在赵如兰教授家,她家有一台小三角钢琴,是赵元任先生留下的,我经常在那上面演奏这个作品。记得有一次,一位好朋友来,那天刚刚下过大雪,非常非常安静,真的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我朋友在门外雪地里抽烟,我们开着大门,我就在房子里给他弹这个作品。他在门外听到钢琴的声音,回到房间说,“哎呀!刚才我觉得像升了天一样,好舒服。”我觉得好高兴。当时我只想追求这个东西,只想给最好的朋友,得到那么两分钟的享受。这作品后来基本上也就我自己和一两位好朋友弹。作品创作了二十年后,突然我收到一个录影带,这里我想给大家看看。这是一位西班牙钢琴家,他通过我的出版社朔特找到这个乐谱,就跟朔特问能不能授权给他录影,我们出版社同意了。他跟我完全没有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寄给我这个录影。第一次看录影带我自己挺感动的,因为他弹的状态很适合我当时的感觉。所以我说,写一个作品,二十年没人理你,也是很正常的,不防给大家看一看。
(播放《园之八》视频)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