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钢琴缩编谱的古为今用

作者:爱乐

2020-08-08·阅读时长3分钟

97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1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宋扬

钢琴缩编谱(piano reduction)和改编谱(transcription/paraphrase)是在乐谱店货架上经常见到的出版物。国外规模中等以上的乐谱店从不缺少这类东西。缩编谱与改编谱却有个区别。前者为舞台作品如交响曲、歌剧、清唱剧的钢琴版乐谱,而改编谱通常有两种,即一般改编谱(transcription)和音乐会改编谱(paraphrase)。一般钢琴改编谱主要以康塔塔与艺术歌曲为加工对象,比较忠于原作,如巴赫/布索尼《耶稣是我永远的喜乐》、舒伯特/李斯特《魔王》;而后者,即音乐会改编谱的自由度最大,往往根据歌曲或歌剧里的一段经典旋律,进行幻想式地的扩充与再创造,比如李斯特的(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威尔第歌剧)《弄臣》等,都是极富艺术价值的钢琴改编谱和独奏会保留曲目。

相比改编谱的表演性质,缩编谱的存在意义不同且独特。因此,本文先探讨钢琴缩编谱的历史与现状。

按通常的理解,交响曲有管弦乐总谱,歌剧有歌剧总谱,而钢琴作为独奏乐器时也有自己的文献,但因何会出现钢琴与两者都沾边的缩编谱呢?其存在的动因大概有二。

其一,为实用。现在的人很难想象一二百年前的音乐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那时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用于消遣的音乐建筑如音乐厅、歌剧院就更是稀少,且集中在大城市。受交通条件所限,中小城镇和乡村的居民欣赏音乐非常困难,乃至几乎没有可能。因此,没条件听却想了解音乐作品的人怎么办?只好在自己的钢琴上听,弹交响曲和歌剧的缩编谱。得益于1830年代以来的印刷技术革新和当时的民众素养,即稍有教养的人都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缩编谱盛极一时,并带动了家庭音乐生活的兴起。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回到马勒的时代

89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