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20-08-07·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9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插图 范薇)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是所谓风俗小说,比如《纯真年代》写的是一个纽约上层社会的男人纽兰·阿切尔,他正要和一位漂亮的女子结婚,但爱上了另一个人。他“做了体面的选择”,没有废弃婚约,但余生都在对另一个人的念想中度过。这本书让伊迪丝·华顿在1921年拿下了普利策奖,是赢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位女性。
伊迪丝·华顿还写过一些鬼故事。她从小就对鬼故事很着迷,并且终生都怀有这种兴趣。她1902年发表《夫人女佣的铃声》,1937年去世之前还发表了《全灵》。她在自传中讲过一个故事,是她17岁时听到的:一个年轻男人准备去一家他从未去过的乡村别墅过周末。他的火车晚点了,所以等他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准备用餐了。仆从把他带到餐厅,主人请他在唯一一个空着的位置就座。他边上坐着一位他从未见过的迷人女子。他们交流得十分融洽,他甚至都没有想起来要问问她是谁——他只是觉得,他们早就是朋友了。他们愉快地从一个话题说到另一个话题,在晚餐快结束的时候,聊到了灵异事件。“你信鬼魂吗?”年轻的女士问道。“当然不,”他笑着回答,“你呢?”“我就是。”她答道——然后突然,她原本坐着的椅子竟然空了。晚宴结束后,主人向年轻人道歉,为把他安排在了一个空的座位边上感到抱歉。“那个位置本来是我的朋友某夫人的——但是你来之前,我们刚刚收到了一个电报,说她突然离世了——我们甚至都没来得及撤掉她的座位。”
《华顿的鬼故事》中收录了11个短篇小说。华顿在自序的开头说:“那些感觉不到鬼的影响的人会问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你信鬼吗?一个著名的回答是:‘我不信鬼,但是我怕鬼。’这不只是一个低劣的悖论。信是理智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对鬼的领会处于有意识的理性之下温暖的黑暗中……鬼故事的价值完全看它的温度,如果它让人后脊梁冷得发抖,它就成功了。”可是她写的鬼故事不仅是为了让人体验恐惧,也是有道德内涵的。其中许多篇都有着传统哥特小说的元素,如大庄园、阁楼、仆人等,但在鬼身上投射的是人间的背叛、悔恨、复仇、渴望等感情。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 华顿
《琼斯先生》中,一位女勋爵继承了贝尔兹庄园,她前去接管时得知,60年前,庄园主人的小儿子前往加拿大寻找财运,他的墓碑上刻着:“1828年死于(叙利亚)阿勒颇市。他的妻子与其一同。”他的妻子是一位商人的女儿,家族的财富多达数十万镑,但又聋又哑,管家琼斯受命限制她闭门不出,除了仆人外禁止同任何人来往。后来得知,管家琼斯也已经去世,但一位仆人因为帮新主人找档案而被杀害。
在华顿的鬼故事中,人们总摆脱不了过去的纠缠。在《后知后觉》这一篇中,美国人玛丽和内德·伯恩住在了英国,内德在矿产生意中赚了一笔钱,他们住在一个带壁炉和橡木大梁的庄园里,希望不受打扰地生活。有一天,玛丽发现了一个通往屋顶的楼梯。她和内德往外看,突然看到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内德感到不安。几周后,玛丽外出时,一个陌生人来找内德,内德消失了。又几周后,内德以前的一个生意伙伴说,那个陌生人是罗伯特的鬼魂,内德骗了罗伯特在矿产交易中该得的钱。玛丽在书房中昏了过去,感觉书在朝她倒去。
比较特别而且有点吓人的是《眼睛》,一个老年人回忆,他年轻时看到过几次两个大眼睛出现在他床跟前。那时他欺骗了女朋友。那双眼睛是现在的他的眼睛,“好像属于一个犯下伤天害理的罪孽的男人”。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5000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