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消逝的世界随幽灵浮现

作者:蒲实

2020-08-06·阅读时长5分钟

30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63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油画上的女孩在看鬼故事


爱尔兰作家一向擅长写与生者同在的亡者世界。乔伊斯是这样,叶芝也是。《凯尔特的薄暮》写的是一个业已消逝的过去的爱尔兰,记录了一些爱尔兰乡民讲述的民间鬼故事。那些讲述者,爱尔兰贫穷乡村的男女老少们,他们的肖像早已融化进历史的薄暮中,在叶芝的书中又一一浮现。

来看看这些肖像:住在巴索利代尔村透风漏雨小屋子里的说书老人,有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眼窝却如兔子般迅捷,富有远见的忧郁。叶芝说他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有关天堂和地狱、炼狱和仙境,以及人间的故事,都能悉数向人道尽”,“掌握的知识不逊于荷马”。在本布尔本山的临海村庄,在戈尔韦郡的湿地,女人和老者将精灵的故事娓娓道来,与爱尔兰古诗中凡人与神明作战的故事遥相呼应。热爱漫步山间跟疯癫通灵的农民聊天的幻视者,带着他有狂野律动的诗篇来到叶芝的住处,其中保存着依然有远古情怀的人们的悲伤。

在这些乡间幽魂萦绕的地方,爱尔兰农民与鬼魂共生共存。有的农妇可能既不相信地狱也不相信有鬼魂,但却相信精灵的存在,“小矮妖啦,水马啦,堕天使之类的”。沉默的乡民相信,来到家中的鬼魂通常无害而心地善良,要尽可能地包容它们,它们也会为共同生活的人带来好运:有一户人家,两个孩子跟母亲和一个幽灵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一家人在都柏林的街头卖鲱鱼,他们毫不介意鬼魂的存在,认为正是这个鬼魂帮助一家人毫不费力地把鱼卖出去。这些幽灵像蒲松龄笔下的鬼怪,并非都是恐怖丑陋的,也并非是恐怖的化身。相反,一些村子的幽灵们“忧郁而实事求是”,它们宣告死亡,履行职责,洗雪冤情,甚至支付账单,然后回去安息。有一些鬼魂凡事处理得光明磊落,有条不紊;只有魔鬼才会把自己变成白猫或黑狗的形象,鬼魂并不会。一些村庄的故事带着古怪的优雅和华丽。讲故事的人是生活在荒野的农民和劳工,时而出海捕鱼。他们并不畏惧幽灵,甚至能感受到幽灵行为中透露出的艺术和幽默气息,而幽灵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古怪兴趣。在一些杂草丛生的废弃码头上,幽灵充满了活力。人们说着这样的故事:要是有不信幽灵的人胆敢住进鬼屋,它们就会把他丢出窗外,再把床也扔出去。村子里的逝者最后都以幽灵的方式与乡民们存在于一个时空里:一位穷死的农妇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被安顿好,她的幽灵找到了邻居帮忙;一位老乡绅死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兔子,偷了自家园子里的卷心菜;有个坏心眼儿的船长死后变成了一只鹬,好几年都待在屋墙的灰泥之中,不断发出极为凄厉的叫声,直到墙倒塌时才得以释放。讲述这些故事的,常常是穷苦却个性严谨的渔民,他们会从鬼魂的所为中发现令人敬畏的魅力。

文章作者

蒲实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98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阅读:鬼故事

一场文学的疗愈

151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