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奇妙而不安

作者:苗炜

2020-08-06·阅读时长9分钟

488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67个字,产生3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小红帽》插图


我一直不知道《彼得与狼》讲的是什么故事,倒是知道有一首曲子叫《彼得与狼》,里面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小鸟和鸭子。有一个苏联的版本,说彼得是个少先队员,他保护了小动物,机智地抓住了一条狼,把它送进了动物园。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安吉拉·卡特讲述的《彼得与狼》,她的版本是这样的——有那么一家人,家中老妇知道女儿要生孩子了,就去女儿家看望,到那里发现,狼群攻击了女儿一家,女儿女婿都被狼咬死了,刚生下的婴儿失踪了。老妇后来有了个孙子,叫彼得,彼得长到7岁,上山放羊,看见了狼群,有一头狼,只是头上有毛,他回家跟奶奶说,狼群中有一个女孩,跟我的年纪差不多。男人们跟着彼得上山,找到了那个女孩,她的脊椎柔软,整个人蜷缩成C形,她被抓了回来,家里的猫一闻到她的味道,就躲到阁楼上去了。奶奶给女孩松绑,她就在屋里乱窜,始终以双手双脚着地,又叫又吠。老太太感到恐惧,彼得也害怕,山中传来了狼群的回应,狼群来解救他们收养的女孩,它们冲进了屋子,留下了熏人的臭味。那年冬天,奶奶死了,彼得让村里的神父教他读《圣经》,他变得非常虔诚,一有空就到教堂祈祷,神父教他拉丁文。到彼得14岁,神父说,该把彼得送到城里的神学院去读书。少年彼得上路了,他走了一天,累了,吃面包和奶酪,在河边喝水,河对岸,那个狼群养大的表姐也在喝水,她全身赤裸,有两只小兽叼着她的乳房吃奶。彼得大哭,河对岸的女孩受了惊吓,连忙跑开,彼得擦干眼泪,继续向城里走去。他在山里住了14年,回头看,第一次看出那山是多么原始、广袤、壮丽、荒凉,彼得大步向前,决定不再回头,他感到自由的眩晕,也发觉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彼得与狼》的故事,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小彼得成长了,他从7岁长到了14岁,他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怎么处理过去的创伤性记忆。

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听过一些让你感到不安的故事,其中有道德训诫的意味,比如《小红帽》,是让你不要相信陌生人,比如《狼来了》,是让你不要说谎。成熟之后,我们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年幼时听到看到的故事,然后释然。年幼时让你不安的东西,让你紧张害怕的东西,等你长大之后回头再看,发现那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把戏。比如《糖果屋》这个故事,汉森和格雷特兄妹两人,被父母遗弃在森林里,为什么?因为家里穷。为什么是母亲坚持要扔掉他们,而不是父亲?因为母亲直接象征着“养育”,强势的坏妈妈(或者继母)和软弱的爸爸是童话故事中的固定搭配。为什么爸爸总是软弱的?因为爸爸本来的任务是支撑起这个家,可爸爸挣的钱总是不够花。童话故事虽然简单,却也向孩子表明,成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自私、软弱、贪婪、嫉妒。孩子在读童话、听故事的时候,也会将复杂的自我投射到故事中,明白那些负面的力量:冲动、虚荣、独占欲、说谎、懒惰,还有性的欲望。想一下,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你是怎么摆脱这个阴影的?

文章作者

苗炜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205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阅读:鬼故事

一场文学的疗愈

151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