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8-06·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0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不合时宜的水泥路
日前,我的大伯骑车外出,在村前的水泥路上为了躲避迎面驶来的一辆汽车,不小心跌进河道里,幸好河里的水不深,水流也不急,大伯只是受了轻伤,但受到的惊吓不小。
村前的水泥路,路面并不宽,仅够一辆汽车单独通行。我每次走在路上,遇到来往的车辆,总是小心翼翼地躲闪开,生怕被撞上。这次大伯掉进河里,只因司机是个新手,方向盘把控不好,汽车还是“越界”了。水泥路是村村通公路工程的一部分,两年前建成的,当初规划时就因路面狭窄而广受诟病:该水泥路按照的是非机动车道的标准设计的,忽略了农村小汽车越来越多的趋势。现在农村买车的家庭比比皆是,就说我们村吧,如今大概每三户家庭就有一辆小汽车。
车子有了,道路却“不合时宜”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揪心。据我了解,除了路面“小家子气”外,乡村水泥路还存在容易损毁的问题。
乡村水泥路一开始就是按照非机动车行驶标准设计的,自然而然,路基就无需打得很深很牢固,水泥混凝土也无需铺设得很厚很结实??这本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村民的汽车、拖拉机等多起来,道路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很容易出现烂损的情况:先是路面最上面的一层水泥被碾压掉了,接着在最薄弱的路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坑洼。
让人更着急的是,对坏了的道路,竟没能及时修补。我们村口的水泥路段,铺设好了仅半年就被汽车碾坏了,村民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很多次,工作人员总是回复:再等等,等道路坏得更多一些,再统一修补,只坏一小点路段,实在很难组织工人去修,成本高,不值当啊。这样的说辞,不是没有道理,可是,非要等道路大面积“破相”了才肯修补,村民出行可就困难了。修补过的道路,其实也不耐用,只要汽车通行,用不了多久,道路又伤痕累累了。
其实说来,一味地等着道路“病”了再“动手术”,到底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部门应采取“前瞻性”措施——按照汽车行驶的道路标准修建:一要宽阔,最起码要容得下并排的两辆汽车通过;二要质量过关,承受得了汽车日复一日的碾压。
(读者 赵华夏)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7991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