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鄱阳湖治水

作者:黄子懿

2020-08-02·阅读时长11分钟

14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3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鄱阳湖周边的很多土地,实则是人为围湖造田及造堰而来


摄影/黄宇

圩堤之湖

站在油墩街荻溪村的决口处,50岁的黄来援反复给我分析为什么决堤会发生在他家门口。他语速飞快,不停地比画着手势,情绪激动,“就是我这里不牢固”。

黄来援的家直面崇复圩,门前只有一棵树,房子后面是稻田,对岸河道内也没人盖房。沿着未倒的崇复圩一路走到他家,可见很多村民都将房子盖到了河道内,“这样能省点土地”。黄来援觉得,这种内外都是房子的结构,会让所处堤段更牢固。

最关键的是,在他家门口这段是泥土质地的。决堤后,这里石板路毁坏,内部泥土裸露在外,上层干瘪,有丝丝裂缝,下层因浸水显得潮湿松软。崇复圩有8.2公里长。黄来援说,1998年上游决堤后,政府进行了加固维修,用水泥打实,在外层铺上六角形石板。但限于财力,只是加固了那次决口附近地段,并没有轮到这里,现今的决口有约80米长。

西河的崇复圩,在本轮洪水中一共有四处决口,长度都在百米以下。而鄱阳县城附近的圩堤决口长度更夸张。7月8、9日,距县城约15公里处的问桂道圩、中洲圩产生了127米、188米长的决口,昌江水涌入,淹没3.7万多亩耕地,超5.2万人受灾。在村民们的记忆里,中洲圩在上世纪50年代及1995年、1998年的洪水中倒过三次,问桂道圩在60年代倒过一次。

圩堤,这个对外人来说略显陌生的名词,在这轮洪水中曝光率极高。截至7月19日,圩堤的频繁倒下,导致鄱阳湖流域近7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亿元。对于湖区的居民来说,圩堤本来类似于北境的长城,是保护他们免受洪水之患的建筑,如今却显得无比脆弱。

“圩堤是人与水争地的产物。”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说,鄱阳湖围湖造田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明清时期,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我国人口爆发期增长迅猛。当时,以鄱阳湖等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开启了大规模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水口夺粮”“与水争田东山低头,向湖进军西河让路”成为响彻乡间的时代口号。新中国成立后,围湖造田的围垦面积超过了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有近1000个湖泊消失。鄱阳湖面积缩小了1210平方公里(约25%),调蓄能力下降超20%。1998年后,大规模围湖造田被叫停。


黄来援夫妇在荻溪村的决口处,他们身后的家已荡然无存


老一辈的村民们还对围湖造田有印象。在他们的叙述里,这与鄱阳县的移民历史有关。问桂道圩附近的邓家村是一个拥有7000人的大村,村民们说,其祖辈是数百年前中原战乱时从河南南阳迁来,最早是在湖边养鸭子,慢慢围堰。为了生存和传宗接代,移民们信奉多生多育,尤其是儿子,而要养活这些人口,村民们只有问水要地,围湖垦种。从地图上能看到,昌江在问桂道圩附近拐了一个120°的弯。

1954年,鄱阳湖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灾害,此后政府非常重视防洪工程建设,于50~60年代在围垦土地边大规模修建、加固圩堤。很多圩堤是最初村民们垒起来的土坝,内外相对高度可达10米。问桂道圩、中洲圩的长度分别是9.7公里、33.72公里,皆修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日常兼具防洪与交通功能。

鄱阳湖畔双丰村村支书彭芳腊还记得,60年代某次鄱阳湖大水后,十几岁的他帮着村里挑担子修堤,“挑的全是泥巴,就往圩堤外面一倒,也没有机械给它压实了”。2020年这次洪水中,他守护的一座保护万亩良田的圩堤也倒了。他看到,圩堤是“洞连着洞”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的,垮塌前,硕大的蚂蚁与老鼠从洞中随着水流不停地涌进来,吓得前来抢险的防洪干部大哭。

“这些圩堤都是农民自己挑筑的土堤,洪水来临时隐患很大。现在干流的大堤建设都有质量标准要求,比较坚固,洪水来临时就是这些圩堤容易出问题。”程晓陶说,1998年洪灾时,靠着军民一心的“严防死守、死保死守”,长江干堤仅九江有一处决口,因为封堵及时,受淹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但是长江中下游的洲滩民垸却有2600多处圩堤溃决,淹没了约5400平方公里土地。资料显示,那一年,鄱阳湖流域灾情尤为严重,有870多处圩堤决口,400多万间房屋倒塌,159万人无家可归。

如今,鄱阳湖流域圩堤有449座,超过3000公里长的圩堤守护着数百万人。鄱阳县内有47座圩堤,全长417公里,但除县城周边的沿河圩等重点圩堤之外,其余多是“土坝”,年代久远,堤脚松软。当堤外水位高企,长期浸泡堤坝后很容易产生渗透、泡泉与管涌,进而造成决口。问桂道圩、中洲圩都在一夜之间,从直径不过几十厘米的管涌,变成了超100米的决口。

文章作者

黄子懿

发表文章75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706人

不得拉稀摆带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家住在长江边

南方大水,何以成灾

1385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