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夏季洪涝灾害为何屡治不绝?

作者:王梓辉

2020-07-09·阅读时长13分钟

29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17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饱受洪涝灾害所困,与1998年相比,现在的主要问题已经转移到中小河流上


今年南方地区防洪形势为何严峻?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不断。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发30天暴雨预警。从总体上分析,你认为造成今年南方地区防洪形势相对严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程晓陶:我认为总体上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象预报信息不确定性大。从年初来说,气象部门已经有一个预测分析,即今年是强降雨偏多的年份,也不排除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但是今年的一个特殊性是预报意见比较散乱,不像1998年那次大洪水各家意见非常一致。今年各个预报单位画出来的图都不一样,按汛期降雨距平时偏多偏少给出的区域分布预测图,红蓝分布大相径庭。到底哪里雨大哪里雨小,哪个流域可能发大水,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这就给防汛准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个方面是疫情的影响。因为今年强降雨多,所以水利部从3月份开始就做了部署,要求各地做好超标洪水的预案。对防汛工作来说,我们国家有大量水利工程设施需要维护,比如堤防、护岸、水坝等等,而维修主要就集中在汛期前的冬春季。可是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冬修春修最有利的时间点正好在抗疫,所以今年的水利工程维护工作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我举个例子,我们每年为了督促防汛准备工作都会组织汛前检查,这类检查应该在三四月份就要完成。可是今年三四月份工作组根本就派不出去,派出去到下面就要隔离14天,出去了回来还要隔离14天,所以有些汛前准备与督查的工作就难以完成。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涉及体制改革了。2018年,我们国家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原来属于水利部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被划到应急管理部负责。这个制度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这套新的工作体系还处在磨合阶段,在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原来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在水利部门的时候,它的协调管理是一体化的。汛情紧张时期每天会商协调,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相关部门一起交流,如何部署协调应对,一个会就把这些都定下来了。但是现在这样的会在许多地方就开不成了,因为其中的一些职能到了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环节的衔接上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再比如说防洪,我们国家1998年颁布实施了《防洪法》,但是《防洪法》里头的规定基本都是按照防汛办挂靠在水利部门的情况来制定的。现在防汛办到了应急管理部门,原来规定的那些职责、工作流程就都不一样了,而新的法规还没制定出来,所以就是管理体制改了,但实际操作中依法行政的这个“法”还是老的“法”。这些都是体制调整过程中还没有完善的地方,都会给实际的防汛工作带来挑战。

文章作者

王梓辉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355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动画教给我们的自由

国漫新生,年轻的想象

113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