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警惕超级传播者

作者:袁越

2020-07-08·阅读时长2分钟

97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1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新冠疫情普及了“基本传染数”(R0)这个流行病学概念。在没有人工干预的前提下,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直接传染多少人,这个病的R0值就是多少。

R0值的大小和政府的防疫策略有很大关系。一种传染病的R0值越高,说明它的扩散能力就越强,防疫措施就应该越严厉。根据目前的计算,新冠病毒的R0值大致在3左右,算是比较强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较为严厉的防疫措施,甚至不惜停掉绝大部分商业活动,希望把病毒传播的路径彻底堵死。

问题在于,像现在这样全民居家隔离的防疫方式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时间长了大家肯定承受不了,于是很多防疫专家都在呼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散布因子(Dispersion Factor,简称K),用它来衡量不同感染者传播病原体的能力差异。假如某种传染病只有最初的那个所谓“零号病人”具备传染力,之后所有被他传染的人都不再继续传播了,那么这种病的K值就是零。与此相反,假如一种传染病的所有感染者都具备相同的传播能力,大家不分彼此,那么这个病的K值就是1。

换句话说,一种传染病的K值越小,少数“超级传播者”的重要性就越高,其传播模式也就更加依赖群体聚集。

K值的主要提倡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杰米·罗伊德-史密斯(Jamie Lloyd-Smith)博士,他于2005年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计算出非典(SARS)的K值为0.16,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K值为0.25,都算比较低的。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动画教给我们的自由

国漫新生,年轻的想象

113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