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1 琵琶史 | 一件有中西血统的乐器

作者:吴蛮

2020-06-29·阅读时长7分钟

29863人看过
琵琶是一件怎样的乐器?为何能传承千年,流变至今?这件小小的乐器中究竟隐藏了多少故事?跟随吴蛮老师的声音,追溯琵琶的起源,从汉唐到当代,细数其发展脉络,深入探索琵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2.1 琵琶史 | 一件有中西血统的乐器吗?

21.5MB
00:0015:42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吴蛮。欢迎收听我的琵琶课。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琵琶的历史课程:琵琶的来源。

关于琵琶的来源,可能很多听众已经有所了解,琵琶这件乐器已经在我们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曾经也开玩笑说琵琶是一件有中西血统的乐器,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节,我将带领大家领略琵琶的前世今生。

琵琶乐器的形状由“头”和“身”两大部分构成。头的部分有弦槽、弦轴、山口,身体的部分由相位、品位、音箱和覆手等部分组成。每一件都是如此。

▲琵琶的构成

本土说VS外来说

琵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在学术上面已经有很多的书籍有介绍,那是分两大方向:第一方向叫作“本土说”和“外来说”这两个部分。本土指中国,外来就是从外面传来的。本土说又有两种说法:一种叫“乌孙说”,一种“弦鼗说”

魏晋有位作曲家叫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魏晋时期名臣及文学家、思想家),在他的《琵琶赋序》里面记述了关于琵琶怎么产生的传闻。“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当时汉朝的时候派乌孙公主嫁到别的地方去,念其思念家乡就派工人去给她做琴。有什么琴?筝、古琴、箜篌等等,有些乐器现在都失传了,作为马上乐。那时候乐器都很小,在马背上都能演奏,这种说法就叫“乌孙说”,以乌孙公主的名字命名。

还有一种说法叫“弦鼗说”。同时期另外一个文学家叫作杜挚,他认为琵琶的产生在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因为大家盖长城很苦,所以百姓就“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什么呢?有点像拨浪鼓,是一种圆形、直柄的乐器。秦始皇修长城时期,当时很多老百姓已经用类似这样的乐器,作为生活的调剂也好,音乐也好,流传着这样一种乐器,叫作弦鼗,跟今天的三弦或者阮很像。这也是本土的琵琶来源之一。

还有一种叫外来说,非常具有可信度。在公元5世纪—6世纪,也就是南北朝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中国跟西域各民族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是为丝绸之路。那个时候因为在跟西域交流时,传进来一种乐器叫曲项琵琶。为什么叫曲项琵琶?因为我们本土的琵琶是直柄的,叫直项琵琶。而外来的琵琶它是曲项,脖子那边是歪的,所以叫曲项琵琶,由此区分开来。

曲项琵琶传进来有4根弦、4个品,形状是梨形,它跟我们本土说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样,梨形、半圆形的样子很漂亮。乐器从中东、中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隋唐时期非常盛行,出现在宫廷很多朝会大典等场合的仪式乐舞里。我们都能看到琵琶这件乐器,说明当时唐朝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琵琶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在壁画、石刻都能看到这种画面,很多宫女、乐师们坐着拿琵琶,琵琶是横抱着的,右手拿一个拨子在演奏。

(插曲《石上流泉》)

琵琶的前身什么样?

那么,这种曲项琵琶是从哪里怎么样产生或出现的?公元前2000年,当时古代波斯(今伊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弹拨乐器,这种弹拨乐器叫巴尔巴特琴(Barbat)。这种乐器现在已经消失了,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弹拨乐器。

公元8世纪左右,在巴尔巴特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弹拨乐器,叫乌德琴(Oud)。今天你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中亚、中东、阿拉伯地区、土耳其,肚皮舞表演后面一排坐着的男士所弹乐器就叫乌德琴。这乐器别小看它,今天在世界的弹拨乐器的影响之大,你都不能想象。

乌德琴在后来的岁月里,不断地向东方和西方发展。扩展到西方,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乌德琴逐渐演变成了欧洲的鲁特琴(Lute)。现在很多学术会议把这种弹拨乐器叫鲁特类,一说Lute西方人就知道这是有弦、用手指拨的乐器,所以琵琶也是鲁特琴的家族之一。鲁特琴在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我很多意大利朋友专门弹鲁特琴,鲁特琴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形式和形状。

乌德琴往东方走,就变成我们中国的琵琶,到了日本就是日本琵琶(Biwa),东方的弹拨乐器都覆盖了,说明它在古代影响之大,以及人们对这种乐器的认可和喜爱。

此琵琶非彼“琵琶”

那么琵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琵,为什么叫琶?最早的“批把”见于历史中汉代刘熙(生卒年不详,或作刘熹,字成国,青州北海人,东汉末年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释名》和《孟子注》等)的《释名·释乐器》(《释名》是东汉刘熙撰写的一部训诂专著,以探求词源为主要目的,以声训为主要手段,是汉语中第一部解释事物命名缘由的专书):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大概意思说,这种乐器不是汉人乐器,从西域传过来的,骑在马上可以演奏。之后讲的是右手技术,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称作“把”,以此命名。在唐朝之前,所有弹拨乐器包括乌孙说和弦鼗说的琵琶,只要是右手弹出去、拨回来的演奏乐器都叫琵琶。现在学术界都是以此作为根据历史根据,认为这是琵琶名称的来源。

但是可是我们想,“琵琶”这两个字的汉字,“琵”上面是两个王,底下一个比;“琶”上面两个王,底下一个巴。下面两个字是发音,上面两个字是琴弦的符号,以发音来命名。我问过伊朗的音乐家朋友,问琵琶这样的发音在伊朗语里有没有,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古乐器,叫Barbat,就是前面提到的巴尔巴特琴。

我觉得很有意思,当然我要是说句矫情的话,琵琶这两个字的发音就是来自外来语,汉文里没有这两个字。我非常开心,好像发现了“巴尔巴特”是琵琶前身或者是它名字来源的秘密。但真正如何谁知道呢?历史的事情就是这样,大家要去做研究才知道。希望有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去找一找,研究一下。

另外,外来的曲项琵琶有四弦琵琶,也有五弦琵琶。而且外来的曲项琵琶在唐朝的时候非常盛行,尤其在宫廷中被皇帝喜爱,这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提到。外来的琵琶占了上风,本土的没有它吃香,宫廷里头很少曲项琵琶,基本都是在民间使用,所以外来的琵琶地位就此立下。

在这时,琵琶的名称开始产生分支。本土琵琶秦朝时出现了,也叫直项秦琵琶直颈的乐器,那时命名叫阮

有一位演奏高手的名字叫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文学家),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我们把这一类的弹拨乐器叫“阮”。现在国内也把这古老的名字用回来,叫作“阮咸”。但我小时候时人们把这种乐器叫阮,只有一个字。

而外来的曲项琵琶这个时候就固定下来名称,叫作琵琶。

(插曲《石上流泉》)

被“淘汰”的五弦琵琶

刚才讲到外来的琵琶有四弦琵琶、五弦琵琶。今天我们还可以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看到世界上唯一一件五弦琵琶。那里收藏了一把真正的唐朝五弦琵琶,非常珍贵。传说是中国的皇帝送给日本的一件乐器,日本一直保留在今天。

2019年日本正仓院博物馆曾经把它的收藏品做过展览。通常这些藏品,包括唐朝琵琶应该是20年展一次,去年被轮到展览。并且,这是第一次藏品离开奈良,被送到东京展览(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特别展,2019年10月14日—11月24日期间展览),在当时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很多全世界各地的音乐研究者和艺术、艺术品研究者都跑到日本去看。(这件琵琶)类似于镇馆之宝,是2000多年前的一件珍宝。很遗憾我去年没有机会去看,下一个20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听者中有人有幸去看过的话,我真地为你们高兴。

在史料中介绍,五弦琵琶后来逐渐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可能是因为四弦在当时比较流行,演奏的人比较多,所以才会逐渐把五弦琵琶淘汰。很多曲项琵琶也从横着弹到抱在手上拿拨子弹奏,我们在很多壁画中看到是这样。后来到了唐朝、宋朝,琵琶逐渐用手指弹奏。

但琵琶的演变过程也不是那么快。我们有时候虽然想到古代历史都觉得很遥远,好像跟今天没有多大关系,但那是通过活生生的人才得以流传下来的。今天的老一辈演奏家,我们可以如数珍宝,说出好多个名字。唐朝的时候也是一样,有很多演奏家。

正是这些演奏家才能把这件乐器流传到今天,把琵琶、音乐的文献传给我们。不然就像五弦琵琶消失之后,任何文献都没有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乐曲,只是一个精美的乐器留在那儿,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当时如何演奏的,我们一无所知。所以,我们下面几节会介绍到具体的琵琶演奏家。

听完这一讲的内容,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如果感兴趣,大家不妨去完整地收听一下《石上流泉》《霓裳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听后感,与大家交流你的体会和收获。

这就是本讲的所有内容,本节课里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下一节我来讲一讲,汉朝琵琶传入中原后王昭君的故事,谢谢大家收听。

参考文献:

[1]范俏倩.琵琶演奏流派及风格特征[J].艺术教育,2019(07):79-80.

[2]甘霖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盛唐琵琶及其艺术[J].戏剧之家,2019(03):66-67.

[3]孙晓彤. 明清时期琵琶音乐转型与融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8.

[4]谢丹.再论中国琵琶的起源及发展[J].艺海,2016(12):25-27.

转发下方海报

与吴蛮老师一起

开启一场琵琶探索之旅

文章作者

吴蛮

发表文章69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609人

国际音乐人,琵琶演奏名家,中国音乐教育和推广者,中国首位格莱美奖得主。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吴蛮·琵琶课

30讲听懂琴弦里的前史今声

3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