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斌
2020-06-16·阅读时长6分钟
大家好,我是孙斌,一名资深的高山向导和登山教练,1997年我在北大读化学的时候,因缘际会加入了北大山鹰社,开始接触登山这项运动。2000年大学毕业,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国家登山队,成为了一名职业登山运动员和教练,此后的20年,登山成为我生活最重要的主题。2007年,我从西藏这一侧登顶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过了10年,2017年我又从尼泊尔一侧(南侧)再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峰。
因为登山,我去了很多地方,在七大洲最高峰攀登和南北极点的徒步中,除珠峰只登顶2次外,其他都已经完成5次以上。因为登山,我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我从一个希望成为化学家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在世界各地探险,也帮助很多人安全攀登的高山向导;因为登山,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因为登山,我结识了很多一生的挚友;因为登山,我完成了以前自己不敢想象的目标。人在大山前很渺小,但登山者却可以最终跨越冰川,登上顶峰。正所谓,人与山相逢,便会产生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珠峰,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条让无数人心向往之的巅峰之路。
▲珠峰北坡从北坳往7790米营地攀登
人类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我相信珠峰对人类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人类对未知疆域的探索,是认识世界,开拓生存空间的切身需求。南北极如此,珠峰也如此。作为地球的至高极,人类早期对珠峰的探索向世界展现了极高海拔区域的别样环境。同时,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的攀登,也体现了国家的实力。随着后来珠峰被无数次的登顶,如今珠峰对于普通人来说,则是一个认识自我、突破自我从而获得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全新认识的绝佳场所。
18世纪初,清代康熙年间的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珠峰的地名,称为“朱母郎马阿林”,现今珠峰在国内的全称是“珠穆朗玛峰”,藏语的意思是“大地之母”,因此台湾也称珠峰为“圣母峰”。由于本地藏族的传说中珠峰在五座神山中排行第三,因此珠峰也被称为“神女第三”。到了19世纪中叶,英属印度测量局对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测量。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并命名珠峰为“Peak XV”。之后,他们测量了珠峰高程,并以第一任测量局局长的名字将珠峰命名为“Mount Everest”,这是西方最广为人知的珠峰名字。而在尼泊尔,珠峰的名字是“萨伽玛塔”,意为高达天庭的山峰。
数千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逐渐隆起并形成“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的边缘是地球上最为雄伟的两列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珠峰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珠峰的北坡由于光照更少,风化作用较弱,比起南坡来则更为陡峭。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水汽更为充沛,降雪丰富,因此冰川比较活跃,冰雪崩的风险也大幅度提高。
▲南坡珠峰全景照片,最左边的黑色的山顶就是珠峰(图片来源于网络)
▲珠峰北坡全景照片,顶峰有白色的旗云(图片提供:孙斌)
相信大家很小的时候从课本上都了解过珠峰的高度是8848米,这个数字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1847年,英属印度测量局在离珠峰322千米的恒河平原上运用三角测量法1对珠峰进行了首次测量,测得高程为8778米。之后数十年间,印度测量局又多次观测珠峰,一是更靠近珠峰,二是引入折光系数修正测量结果。其计算出的珠峰高程在8839.8米—8882米之间不等。到了20世纪,在1921年—1954年间,印度又开展了多次测量。经过一系列技术改进后,测得了比较精确的结果:8847.6米。但仍有明显不足:第一,没有在珠峰顶峰树立测量觇(chān)标,导致不同测点观测到的目标不一致。毕竟直到1953年人类才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第二,珠峰顶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测得的高度并不能算作珠峰本身的高度。
之后,精确测量珠峰的重任落到了中国。由于珠峰位于中国边境,因此测量珠峰高程对于维护领土主权也有着重要意义。1966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终于拉开帷幕。几年内,中国在珠峰周围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测量工作,把测站点位推进到距峰顶不足10公里、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脚下。同时,通过释放探空气球、实测高空温度、气压等数据计算折光系数,提高了测量精度。最终测得珠峰高程为8849.75米,但缺陷仍然是没有在顶峰树立觇标。
1975年,中国开展了第二次测量。这次测量最主要的突破就是首次登顶珠峰放置觇标,并探测了雪深,同时把重力测量点推进到海拔7790米、距顶峰仅1.9千米的地方。这次得到的值正是大家熟知的8848.13米,精度±0.35米,而覆雪厚度为0.92米。
2005年中国再次对珠峰高程进行了测量。此次测量有三套观测方案同时进行:第一,传统的三角测距法观测峰顶树立的觇标与测距反射棱镜;第二,用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法2,将GPS架设在峰顶觇标顶部进行同轴观测;第三,利用雪深雷达组合GPS动态定位技术,观测顶峰雪层覆盖厚度与雪面地形。最终测得的珠峰岩石面高程为8844.43米,精度±0.21米,冰雪厚度则为3.5米,是目前为止最可靠的结果。
就在前不久,2020年4月,中国再次启动了珠峰的高程测量,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向珠峰进发。本次测量以青岛观象山的水准原点作为高程的起算点,该点的高程由黄海多年平均海水面确定。5月27日,8名测绘队员登顶珠峰,并在顶峰进行了超过2个小时的测绘工作。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树立觇标(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2020年中国再次进行测量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地壳在不断运动,珠峰高程也在变化之中,2015年尼泊尔发生的8.1级大地震也可能对珠峰高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国际上对于珠峰高程的认定存在很大差异,数据很不统一;第三,测量技术在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本次测量获取更可靠的数据。
而且,测量珠峰高程并不仅仅为了得到高度这一个数据,也是为了获取珠峰区域一系列其他科学数据,这对于板块运动研究、冰川监测和生态保护等都十分重要。
本次高程测量,其测量本身也有很多技术突破:第一,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法将以中国的北斗系统为主,参考GPS等其他导航卫星系统;第二,雪深雷达3、重力仪4等一系列测量仪器都将使用国产的设备,5G信号也覆盖了珠峰北坡。唯一遗憾的是,由于今年珠峰气候反常,大风大雪,登山队在第三次尝试时才实现登顶,原本计划跟随登顶的专业测绘人员也因此无法登顶,对测量精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管怎样,接下来,让我们期待全新的珠峰高程数据尽快揭晓。
▲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通过雪深雷达观测获得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图片来源: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我们将一起探秘珠峰大本营。
————————
三角测量法1:三角测量在三角学与几何学上是一借由测量目标点与固定基准线的已知端点的角度,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测量特定位置的距离。当已知一个边长及两个观测角度时,观测目标点可以被标定为一个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三角量测亦可意指为超大三角形系统的精确测量,称作三角量测网络。(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空间大地测量学2:空间大地测量学是指通过观测外层空间中的自然或人造天体发出的信号,以解决大地测量学中的理论、技术与方法问题的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分支之一。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雪深雷达2(是不是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主要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面雪深,通过雪深雷达观测获得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并将其从珠峰峰顶雪面海拔高中扣除,即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也就是俗称的“珠峰高程”。(资料来源:南方测绘)
高精度重力仪4:我国是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重力仪的国家之一。1975年,“珠峰号”重力仪完成首次珠峰高程测量8848.13米的任务(测量点在海拔7200米);2005年,完成了第二次珠峰高程测量8844.43米的任务(测量点在海拔7790米)。此次2020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工作顺利完成后,珠峰新的更精准的高程测量数据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资料来源:国机集团)
发表文章8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57人
登山向导,攀登教练,The North Face、Fenix、Outdo赞助登山运动员,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校长,巅峰探游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客座教授,慕尼黑ISPO评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