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1-1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2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孙欣
你真的了解基因吗?
在牛津大学给小学生的科学推广会上,我工作的心脏发育实验室通常准备两个实验:一个是在心脏里表达绿色荧光基因的斑马鱼幼体,一个是从草莓中制备DNA。有时我会想象:那些叽叽喳喳、穿着深蓝色毛衣的小孩子们会如何向家长描述黑暗中绿色发光心脏的搏动,还有从溶液中挑出,缠绕在细玻璃棒末端的丝状物竟然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DNA,承载着草莓之所以成为草莓的全部遗传信息。这些孩子们日后若有机会从一盘培养的人类细胞中提取DNA,可能会想到同样的问题:“这些白色的丝状物,就包含我们之所以是人的全部信息吗?”
“基因”是一个普通人也会随时挂在嘴边的词。曾经有人问过我,我的专业是不是叫作“基因学”?我只好告诉他这个领域的固有名称是“遗传学”。普通人对遗传学的一知半解,并不妨碍他们振振有辞地谈论某些基因是好基因,某些基因是坏基因;某些人吃不胖是因为基因,某群人比另一些人经济优越、生活得好,也是因为基因……这些说法在新式和旧式的社交圈里传播得很广,仿佛因为使用了“基因”这个词,就等于盖上了科学检验合格的戳记。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曾经流行服用核酸保健品,认为吃下构成基因的组分,就会使基因更强壮。现在全世界都流行度身定制基因测序,只要一点口腔上皮细胞,一点血液,人就能得知自己的全部秘密。人们在朋友圈发布着测序公司给出的结果,说自己的基因有百分之几是汉人,百分之几是藏人,好像是马赛克拼起来的一样。专业和业余知识分子都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忧虑:AI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强大,经过基因改造的超级人类随时可能诞生。普通人类的命运在这样内外夹击的情境下,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若不及时奋起反抗,只有衰败和灭亡的份儿。可是,抗争的长矛应该投向何方呢?
悉达多·穆克吉在他的重磅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完成之后六年,写出了《基因传》。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之广和发掘之深都令人折服。基因在智慧产生于这个星球之前很久已经存在,一直以它自己的速度增殖和变化。这本书讲的是人类为发现决定着生物性状的基因,付出的种种努力和收获。人类作为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拥有向外和向内探索的能力。21世纪是前所未有的科技大发展的世纪,人类向别的星球送出探测器,记录并破解了大量物种(包括人类在内)的遗传密码——基因。基因是人类的内核,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映象。要从根本上保卫人类,就必须了解人类的内核。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