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20-06-10·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89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横店小伙儿陈泽华和他奶奶(左一)与母亲
出生于1998年的横店年轻人小陈,已经给剧组开了两个月车了,连人带车,一天收入是200元,不吃剧组的盒饭,还能拿20块一天的饭补,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挣着6000元。车是小陈家里自己买的,4.5吨货车,横店人管这种车叫“双排”,意思是车厢有两排座位,不严格查,塞下六七个人没问题。后面一个大车斗,适合装道具,比如片场用的假树、桌椅板凳。小陈所在剧组在拍《镜双城》,改编自多年前沧月创作的一部奇幻作品,男主角是李易峰,不过小陈一直都没能见到这位男演员,对他也“不感兴趣”。
疫情结束后的初夏,这种双排车挺紧俏,没提前跟车主讲好,甚至可能约不上。在他们剧组,双排车只有两辆,作为一个大剧组,正常时候这样的道具车需求是现在的两倍,眼下只能紧着用。这是小陈第一次给剧组开车,这车服役第五年,本来一直是他父亲所开。年前,小陈父亲患脑出血,之后一直在休养,剧组启动之后,车进组已经“讲好了”,人不能不上,小陈就给顶上了。
如果不是为了这辆车,小陈可能已经进另外的剧组当副导演了。去年,小陈已经在剧组干过两回副导演。
他本来想象,副导演是在酒店办公室里吹吹冷风,“等演员上门送资料就行了”。进了组才知道,原来副导演固然能推选演员,可是开拍后还需要“服务演员”。去年冬天一直下雨,小陈发现自己“给扔到现场去了”,给演员拿衣服、撑雨伞,充热水袋、贴暖宝宝,还给演员包保鲜膜,包在肉上,全都裹起来,“虽然也挺难受,但总比淋湿好”。尽管如此,往现场一站,听旁人叫你“陈导”,小陈还是感到“会有点优越感”。
本来他们叫他陈导,这回开车,大家管他叫陈师傅,小陈还真觉得“有点不适应”。除此之外,他想得挺开,不觉得这是错过了什么机会,老老实实进剧组开车没什么不好,干完这单,再接着干副导演,也一样的,“想开一点,都是挣钱”。小陈妈妈曾提议,进剧组开车,或许该买一辆别克商务车?这也是剧组常用需求,搭乘的人就是导演、演员,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发展会更好”。这提议叫小陈给否定了,他觉得这一辆车近20万元,开多少年能赚回本?不划算。买车当然是想买的,只是不是为了工作,他想买辆A5,前提是“碰到一个贵人”,可以大挣一笔。
客厅里摆着木雕家具,这条街上的民居,十有八九摆着这些,中式硬木雕花。别忘了横店镇隶属于东阳市,这里的木雕很有名。小陈高中毕业后,还曾去过广州,就是去那里做木雕行业的销售。这是他离开横店最远的一次,也是他不太愿意谈起的经历,大约是因为小小年纪、远离家乡,也没有干成什么,“离乡背井,没有背景没有熟人”。是否想过要再离开横店?他说:“有什么好离开的,离开干吗呀!”等他买上车,就百分百属于“有房有车”的人了。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